Description
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
他在陽明大學推動全人教育與心理諮商,
新冠疫情期間接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的重任。
鍥而不捨,當仁不讓,是梁賡義院士為年輕學子們立下的精神典範。
梁賡義院士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生物統計學家,他與同事共同設計了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的統計方法,包括「廣義估計公式」。這項方法至今仍被廣泛採用,對於各種疾病預防及臨床研究產生了重要作用。除了在學術上的卓越貢獻外,梁院士更以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和卓越的教育家身份而聞名。曾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等殊榮,他的成就和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學術界的範疇。
2010年,梁賡義院士離開任教多年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回到台灣出任陽明大學校長。在七年任期內,他著重於兩個教育主軸的推動。首先是強化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其次是加強專業課程,為學生未來從事研究工作做好準備。同時,梁院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透過通識教育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理心、包容心和國際觀。他更推動導師制度、與校長有約、心理諮商等,關懷學生的身心健康。
梁賡義院士的影響力不僅止於學術界和教育界,他也積極參與推動跨領域合作。他推動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合併,期望拓展學生的視野,結合醫學與工程等領域,為台灣的資通訊和醫療人才培育提供更多機會。此外,他也擔任多所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致力於改善國內大學校長遴選制度,推動學術和教育的健康發展。
梁賡義院士曾兩度進入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一次於2003年SARS疫情肆虐時擔任副院長,另一次則是2017年接掌院長一職,當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帶領國衛院擔起迎戰疫情的重責大任,積極應對疫情,包括採購疫苗、規劃在台自製疫苗、開展老藥新用研究和投入快速篩查試劑的研發等。
不論是作為開創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的公衛學家,或是盡一己之力期待改善台灣高教體質的教育家,梁賡義的生命歷程展現了一位學者心中掛念國家社會的俠義風骨,以及一位全人教育者的完美典範。
《取捨之間》是梁賡義院士的自傳,書中描繪他生命中曾遭遇的種種挑戰及抉擇。期許透過這本書,讓更多青年學子與普羅大眾在人生道路上,從這位溫文儒雅的教育家與學者身上,得到鼓舞與啟發。
各界讚譽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梁院長的人格特質,那就是他那種近乎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精神!大家覺得困難或遙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是對的,他總是勇往直前、排除萬難、堅持達到目標。」——司徒惠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這是一本分享人生觀點的書、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的著作、也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這本自傳不僅僅是梁校長的人生經驗,更多的是分享這些經驗所帶來的體悟。」——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取捨是人間至難,『取』是百步之外的穿楊之計;『捨』是十步之內的回頭是岸。取捨、進退間,其實步步驚心,在不斷的掙扎與堅持下前行,但總結就是成功之道……看成功人士的取捨,幾乎就是看頂尖武俠攻守轉換的劍道與心念。」——張德明(臺北榮民總醫院醫事顧問、前院長)
「在這個善與惡並存、政治動盪、戰亂不息、全球氣候異常的時代,即使有許多的不安與失望,我們還是渴望看到像賡義兄這樣,默默且堅定地為國家和教育作出貢獻的人。《取捨之間》道出賡義兄一生至今的經歷,讀者能感受到他待人之誠懇、忠實於自己,以及懷抱理想的情懷,實在是此時此刻社會最需要的典範。」——嚴長壽(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目錄推薦序一 近乎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精神/司徒惠康
推薦序二 一本有點不一樣的自傳/林奇宏
推薦序三 回顧並學習一位教育家兼科學家的美麗人生/張德明
推薦序四 深植關懷的教育,惺惺相惜/嚴長壽
自序
第一章 取、捨之間——從留美生物統計學者到台灣全人教育之旅
1回台貢獻,投身高等教育
2全人教育的重要
第二章 擔任陽明大學校長——探究現今高等教育的弊病,大刀闊斧做出變格
3 研究型大學的啟發
4基礎課程制定與延攬老師
5通識課程——站在巨人肩膀上
6檢討失敗原因及因應之道
7 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
第三章 學生為「上」——重視學生身心靈的全人發展
8 開啟「與校長有約」
9落實導師制度
10完善心理諮商系統
11爭取並給予學生成長及磨練的機會
12大學自主——校長遴選
第四章 美國留學與研究生涯——勇於接受文化刺激、開拓眼界
13 遠赴重洋——在美留學五年時光
14 在約翰霍普金斯的時光
15踏入精神醫學及遺傳基因領域
16系主任的機會教育
17大師風範
第五章 國衛院的歲月——離開舒適圈,回台面對全新挑戰,貢獻所學
18 返台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19接掌國衛院院長
20鍥而不捨、當仁不讓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重要——回歸本心,不忘初衷
21我的家世
22我家的雙語教育
後記
书名简译:取舍之间:从公共卫生到全人教育,梁赓义的人生探索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