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別叫我屁孩,我可以自己來:專屬青春的完全生存手記
青春,就是要自己做主!
可是大人們永遠不懂,總是過早想把我們歸類,
在身體、外貌、自我心理、朋友、同學、課業、興趣之間,我們摸索……
我們不是不想聽你們說的,只是你們不懂,
我們「嗯」、「哦」、「嘖」、「厚~」、「喔~呦~」的不耐,不是對你們而已
這世界有太多的事我們不懂,但請尊重我們的練習
當大人們擔心孩子無法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急著想拉拔他們走出各種煩惱與困擾
卻忘了:青春是一個無法重複的過程,也是必經的人生印記
請尊重孩子自己成長的掙扎
也別忘了自己如何苦澀地走過那個懵懂的青春
臨床心理師南琦 專為青少年所寫的探索之書!
專屬青春的完全生存手記
爸媽老師請偷偷看的青少年心理書
臨床心理師南琦,也是兩個孩子的父母,獻給:
想自助的青少年,想找到自主的能力
青少年的父母師長
曾經是很辛苦的青少年,想知道如何能夠更好
想理解青少年內在世界(包括生理與心理發展)、想放手鼓勵孩子嘗試、想從旁協助而非下指導棋的家長與師長
必經的青春,甜蜜的苦澀
半大不小,擁有大人的身體與小孩的靈魂,想長大還沒真的長大,尷尬的年紀。
當這個年紀的子女有愈來愈多不耐的「嘖」,愈來愈短的回應,而且多半是用鼻音「嗯」、「哦」,甚至強度再大一點的「厚~」、「喔~呦~」時,家長常常需要壓抑漸漸升起的怒氣,並試著告訴自己,這樣的反應是有成長上的意義的,不等於不愛父母。
他們想試著自己做決定,不想聽大人的建議,卻需要大人的引導,想要的自由,比大人所以為的還要多。我們夠了解孩子嗎?真的懂他們嗎?知道他們即使能力不夠也想要自己來嗎?
期待在這些故事中,我們能試著理解雖然他們的能力有限,無助與無奈的困境,雖然覺得心疼,但總能在旁邊靜靜的守候,適時的扶他一把,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我們無法過屬於他們的人生。
我與所有的父母們共勉,給自己與孩子一點距離,站在他們需要就搆得到的地方守候,陪他們一點一點的長大。引言 神啊,請讓我心臟強一點:與青少年一起
第一部分 愛與被愛
1. 被喜歡該怎麼辦?
2. 愛他就是給他嗎?
3. 阿嬤會教的事
4. 我需要很多朋友嗎?
5. 有誰了解我?
6. 青少年真的有叛逆期嗎?
7. 他不笨,他是我同學
8. 不要隨便碰我
9. 戀愛這門課
10. 做人好難!
11. 我不是媽寶!
青少年心理學:從家庭出發的愛與被愛
第二部分 搞定生活麻煩(大小)事
1. 我不再貪心了
2. 霸凌不是我的錯
3. 我可以養狗嗎?
4. 滑手機的藝術
5. 上網不迷惘
6. 如何撫平意外傷痛
7. 面對不喜歡的老師
8. 我有一個新媽媽
9. 用自己的方式交朋友
10. 我還不夠狠
11. 政治吵很大
青少年心理學:有多少能力就解決多少問題
第三部分 關於我自己
1. 小習慣,大麻煩
2. 臭屁就是自大嗎
3. 為什麼我容易生氣?
4. 愛秀會有什麼問題?
5. 我想自己做決定!
6. 我已經不是小孩了
7. 不好看,該怎麼辦?
8. 我會不會太胖了?
9. 親愛的朋友,請接納我的特別
青少年心理學:跟孩子同步成長
书名简译 : 别叫我屁孩,我可以自己来:专属青春的完全生存手记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