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詞學十講:詞學大師龍沐勛的最後講義
【特別收錄龍沐勛自傳✕文史專家蔡登山導讀】
「詞不稱『作』而稱『填』,因為它要受聲律的嚴格約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寫。它的每一曲調都有固定形式,而這種特殊形式,是經過音樂的陶冶,在句讀和韻位上都得和樂曲的節拍恰相諧會,有它整體的結構,不容任意破壞的。」──龍沐勛
龍沐勛(1902-1966)是二十世紀的中國詞學名家,師承黃侃、陳衍,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本書即是這位詞學大師的最後講稿,共計十講,詳細解析唐宋歌詞的結構語法、特殊形式和發展規律、詞曲的演化過程、詞學之原理、詞學重要代表作品淵源與賞析等。書末更附有其自傳〈苜蓿生涯過廿年〉。
本書特色
●現代詞學的奠基人:詞學大師龍沐勛的最後講稿
●現存版本中罕有收錄龍沐勛自傳之版本,並由文史專家蔡登山導讀
現代詞學的奠基人之一的龍沐勛/蔡登山
第一講 唐宋歌詞的特殊形式和發展規律
第二講 唐人近體詩和曲子詞的演化
第三講 選調和選韻
第四講 論句度長短與表情關係
第五講 論韻位安排與表情關係
第六講 論對偶
第七講 論結構
第八講 論四聲陰陽
第九講 論比興
第十講 論欣賞和創作
附錄:龍沐勛自傳〈苜蓿生涯過廿年〉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