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宗教自由、宗教詐欺與比較法制
本書集結了兩位作者近年來關於《宗教自由、宗教詐欺與比較法制》研究議題的數篇合著文章,除了從宗教自由建構宗教法制在憲法的理論基礎之外,主要是從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出發,針對現行內政部提到行政院會的宗教團體法草案加以探討;其次,針對宗教自由作為宗教詐欺的犯罪檢驗問題,嘗試加以類型化分析;最後,針對德國比較宗教法制的各種面向,嘗試提出一些比較法制的思考與建議。放下與自由——代序
本書常用德文縮語中文對照表
本書引註格式說明
第一章 導 論
I./1
II./2
III./2
IV./3
V./4
VI./4
VII./4
第二章 從宗教自由檢討「宗教團體法草案」
壹、前 言/7
貳、宗教自由與宗教團體的保障/9
一、宗教自由的基本權內涵/9
(一)宗教自由的保護領域/9
(二)宗教自由的主要保護法益/12
1.內在與外在的信仰自由/13
2.積極與消極的信仰自由/14
3.個人與集體的信仰自由/15
(三)宗教中立性原則/19
1.宗教中立性原則的意義/20
2.宗教中立性原則的體現/22
(四)宗教自由的界限/24
1.國家干涉的憲法上形式依據/25
2.國家干涉的憲法上實質依據/27
二、宗教自由對宗教團體的保障/31
(一)團體的概念/31
(二)宗教團體的意義/32
(三)宗教團體的憲法保障/34
1.新成員的補充/35
2.新成員的社會化/37
3.滿足成員的需求/37
4.維持團體的秩序/38
三、對宗教事務的法律規範/41
(一)法律規範的方式/41
1.宗教性法律/41
2.一般性法律/41
3.區分實益的探討/42
(二)法律規範的目的及界限/44
1.目的在限制人民宗教自由的法律規範/44
2.目的在促進或維護人民宗教自由的法律規範/45
參、「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分析與檢討/46
一、總 則/47
(一)第1條規定/47
(二)第3條規定/48
(三)第4條規定/49
(四)第5條規定/50
(五)第6條規定/51
二、宗教團體的類型化/51
(一)第2章:寺院、宮廟、教會/51
(二)第3章:宗教社會團體/52
(三)第4章:宗教基金會/53
三、宗教團體的財產/55
(一)宗教團體的財務公開與監督/55
(二)對宗教團體的經濟優惠/58
1.土地使用優惠/58
2.稅捐優惠/59
(三)宗教團體剩餘財產的歸屬/60
四、宗教建築物/62
(一)第24條規定/62
(二)第25條規定/63
五、宗教法人合併及解散/65
(一)第26條規定/65
(二)第28條規定/65
六、宗教事務之執行/66
(一)第32條規定/66
(二)第34條規定/67
1.就違反監督規定而言/67
2.就違反章程而言/67
(三)第36條規定/68
七、附 則/68
八、整體評析及建議/69
(一)基本立場的建議/70
(二)細部規定的方針/70
肆、結 論/70
宗教團體法草案/75
第三章 宗教自由作為宗教詐欺的犯罪檢驗
壹、前 言/85
貳、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內涵/88
一、宗教自由作為防禦權的保護法益/89
(一)內在信仰自由/91
(二)表達信仰自由/94
(三)從事宗教活動自由/94
二、宗教自由作為客觀價值秩序的保護法益/97
(一)國家的宗教中立性原則/98
(二)國家的宗教寬容原則/100
三、宗教團體的宗教自由/102
參、宗教自由保障下的宗教團體與其經濟行為/105
一、宗教團體的經濟行為/105
(一)何謂經濟行為/105
(二)宗教團體是否可為經濟行為?/106
(三)經濟行為是否與宗教行為互斥?/108
二、宗教團體經濟行為的宗教自由保護:德國實務二例/111
(一)德國「舊物回收」案例/111
(二)山達基教派(Scientology Church)/112
三、小 結/115
肆、宗教詐欺行為的犯罪檢驗/116
一、宗教詐欺行為的意義/116
二、宗教自由作為宗教詐欺案件的判斷標準/118
(一)法院不得介入的部分/118
(二)法院得介入但無法證明的部分/119
(三)法院介入且可能證明的部分/120
五、結 論/122
第四章 國家於宗教領域中資訊提供行為的合憲性探討
壹、前 言/127
貳、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Osho-Urteil/133
一、案例事實/133
(一)背 景/133
(二)憲法訴願人的要求/135
二、各級法院的判決結果/137
(一)行政法院/137
(二)高等行政法院/138
(三)聯邦行政法院/138
三、聯邦憲法法院的判決/139
(一)宗教自由與宗教中立作為衡量標準/140
(二)侵害概念的擴張/142
四、小結──本章評析/144
參、我國政府機關涉及宗教與宗教團體所為的資訊提供行為
──以1996年的事件為例/150
一、我國宗教結社法制與宗教團體於1996年前的發展狀況略述/151
二、1996年的「宗教亂象」/157
三、國家的相關資訊提供行為與其合憲性的檢驗/163
(一)對犯罪構成要件的抽象解釋/163
(二)介入宗教團體事務的預告/164
(三)人情義理的陳述/165
(四)對於特定案件內情的宣告/166
(五)對於「迷信」的批評/167
四、可能的救濟途徑/169
肆、結 論/169
第五章 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頭巾判決」論學校的宗教中立
壹、前 言/175
貳、國家、公立學校及其教師的宗教中立義務/176
一、宗教自由作為客觀價值秩序/176
(一)國家的宗教中立原則/178
(二)國家的宗教寬容原則/180
二、德國基本法下的國家宗教中立義務/181
三、公立學校中的宗教中立義務/183
(一)公職人員的「特殊地位」/185
(二)學校的宗教中立義務/188
(三)教師的宗教中立義務/189
四、「頭巾判決」與「十字架判決」的比較/196
五、小 結/198
參、憲法法益的衝突及其權衡/199
一、究竟存在何種憲法法益的衝突/199
二、本案涉及的基本權/201
(一)教師的基本權/201
(二)家長、學生的基本權/202
(三)基本權衝突的權衡/204
肆、立法者的形成空間/207
一、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見解/207
二、可能的立法規範方式/210
三、以巴登符騰堡邦的新修學校法為例/212
伍、結 論/215
第六章 德國法學正名之爭──「國家教會法」或「宗教(憲)法」?
壹、前 言/221
貳、德國「國家教會法」的內涵/222
一、「國家教會法」的規範對象/222
二、相同規範對象的不同名稱/223
三、「國家教會」的意義與其歷史演變/225
參、「十字架判決」作為「國家教會法」的爭論起點/229
一、十字架判決的事實與主要理由/229
(一)判決事實/229
(二)判決主要理由/231
二、「十字架判決」爭議對國家宗教中立的要求/233
三、德國基本法下的國家宗教中立義務/236
肆、對「國家教會法」此一用語的爭論意見/237
一、爭論背景的瞭解/237
二、支持沿用國家教會法的見解/239
三、否定意見/240
四、本文意見/244
伍、結 論/24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249
參考書目/259
索 引/291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