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第四次國家革命:重新打造利維坦的全球競賽
你首先得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治理者;然後你又得強迫這個政府能控制它自己。
──詹姆斯.麥迪遜,《聯邦論》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民對一個理想國家的想像是:政治要民主、經濟要成長、社會要安全、教育要普及、階級要平等、族群要和諧,以及等等、等等。這使得民選政府演變成不斷膨脹以因應日益繁複的日常運作,也使得政治人物演變成不斷開支票以便下次還能勝選,結果就演變成政府越來越大、赤字越來越高、效率越來越差、人民越來越不滿。
為了說明現代國家有必要進行第四次的革命,本書帶領讀者回溯前三.五次的革命歷史:第一次是為了維持法律與秩序所誕生的民族國家;第二次是讓個人免於專制壓迫的自由主義國家;第三次是提供給每個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國家;第三次半則是為了讓過於膨脹的現代政府減肥但結果卻失敗的新自由主義國家。
兩位出身《經濟學人》的作者毫不避諱他們支持「小而美政府」的古典自由主義(Liberalism)意識型態,但他們絕非支持自由至上主義(Liberitarianism)。他們雖然主張政府要減肥、要有效率,但他們也認為所得稅制不應繼續優惠富人,公共補助應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大企業與政府單位長期勾結的權貴資本主義應予摒棄。
書中討論了曾經廣受推崇的加州模式:大量公共補助的典範,如今卻面臨破產的困境;書中也討論了新加坡如何透過菁英統治成為亞洲最讓人羨慕的政府管理模式,而中國模式正在急起直追。然而,兩位作者並沒有唱衰西方式的政府體制,毋寧是透過亞洲選擇了威權體制來提醒西方人:如果我們再不推動第四次革命,那麼利維坦很可能不再是我們的僕人,而是變成我們的主人了。
得獎與推薦記錄
本書的論點有二:首先,(國家的)改革是必要的。其次,改革是可能的,因為全世界都在發生而且有新技術可資利用。——《泰晤士報》
兩位作者訴求更多改革的宣言,這一次所得到的啟發來自其他國家正逐步邁向改革,以及資訊科技已經得以掌握。——《每日電訊報》
本書的訊息簡單而嚴肅:如果國家承諾過多,不信任就會變多,民主就會受到傷害。——《華爾街日報》
兩位作者對亞洲正在進行現代化的獨裁政體進行了精采的描述。這些國家的政府在某方面看來比西方國家的政府更為進步;但某方面看來又更為保守。——《紐約時報》
兩位作者所指出的政府肥大無可置疑;科技與管理的創新也是勢在必行。政府確實已經過度發展到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兩位作者說得好,在科技的創新之外,我們必須思考的是:我們到底要我們的政府做什麼。──Roger Berkowitz,政治與人文學部落格,漢娜.鄂蘭研究中心
美國政治的重大失敗不是茶黨想要縮限政府,也不是民主黨想要保留每一個福利方案;而是這個國家的領袖人物似乎無法針對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進行真正的辯論。他們只是吵著要把所有的預算砍掉或守住每一分錢,而在這樣沒有辯論的縫隙中,各式各樣的尋租者就把政府的正當性給吸食殆盡。我們應該要傾聽第四次國家革命的呼籲。──Elaine Kamarck,布魯金斯研究中心
適讀年齡
大學研究所
推薦序(顧爾德)
導論
第一部 三次半革命
第一章 湯馬斯.霍布斯與民族國家的興起
第二章 約翰.彌爾與自由主義國家
第三章 碧亞翠絲.韋伯與福利國家
第四章 米爾頓.傅利曼的失樂園
第二部 從西到東
第五章 加州政府的七宗罪與一美德
第六章 亞洲的替代方案
第三部 改變之風
第七章 未來最早發生的地方
第八章 修正利維坦
第九章 國家的目的何在
結論 民主的赤字
謝詞
注釋
譯名對照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