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他娘,毛主席是咱兒子的爹
毛主義取代了舊主義,成為新時代無所不在的話語
然而對那些形形色色的升斗小民來說,主義到底是三小玩意?
歷史總是以一種老百姓把握不了的節奏向前發展著。他們所能做的只有兩種:旁觀或接受。相較來說,旁觀者是幸福的、而接受者則是不幸的。只不過在歷史的緩慢前行裡,沒有人逃得過成為接受者的命運。
這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諷刺中共對人民實施黨化教育後的種種怪現狀。故事圍繞著四川成都的一座廣場展開。在廣場上那尊毛主席塑像無所不在地凝視下,廣場周遭的人民亦步亦趨地接受了黨的教育與毛主義的薰陶。直到有一天,一位由革命文人與資本家後代所生下的男孩,居然堅稱廣場上的那尊毛塑像就是自己的親爹,進而引發一連串的風波……究竟萬能的主義是怎麼了?人們又從主義中吸收了些什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打從一九四九年、神州政權再度易幟時開始,有些人的命運從此改變了。
本書特色
★宛如現代版魯迅《阿Q正傳》的諷刺小說★
這是一部讓您因荒謬絕倫而捧腹發笑,因鞭辟入裡而嘖嘖稱奇,卻又在讀完後叫人不寒而慄、深刻體會人性悲涼的作品。
序
導讀:「主義」的下行
上卷(一九四九年~一九七八年)
第一幕 父女、母女、兄妹
一、張解放:第一次在廣場上接受到的教育
二、明淨:一次關於審美的嚴肅而深入的探討
三、王幹不:幹部送年輕女性去新疆
四、明翠:小女孩製造的一場事件
五、王幹:男孩製造的一場事件引發出的民主氛圍
六、老師:由明翠引出的關於階級立場的問題
七、張貧:看到了一起無法解釋的非自然現象
八、王幹:看到了一起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
九、明淨:嘴裡說出了讓人聽不懂的話
十、小道消息:地下黨王幹不
十一、官方記錄:叛徒內奸王幹不
第二幕 神像、凡人、死人
一、黨使絆:塑造出了幹部的形象
二、張貧:讓毛主席成了一名人質
三、張貧老婆:奇蹟般地死在「毛主席」的下半身
四、張解放、明翠、王幹:在毛手勢下離開成都到農村去
五、明翠、張解放、王幹:那些經歷像泡茶一樣漸漸的由濃變淡、變透明
六、市民們:為躲避大地震在廣場上搭起了帳篷
七、張貧:掛出了「四人幫」的諷刺畫並掉下大樓摔死
下卷(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五年)
第三幕 兒子與爸爸
一、明翠、王幹、張解放:回城及生活的片段
二、王幹、明翠:在毛影子下經歷了他們的第一次
三、明翠、王幹:在毛影子下經歷了他們的又一次
四、明翠、王幹:在毛影子下的關鍵性一次
五、王幹、明翠:王幹有了文憑、明翠有了孩子「王明理」
第四幕 真的與假的
一、王幹、張解放及茶友:在茶館裡的一番對話
二、明翠、張解放:在廣場上看了一場電影
三、王幹:王幹參加了「革命」工作,任務是「搞」文學
四、王明理:嘴巴上貼著一根口罩上學去
五、明翠與明理:在戰鬥與打架中成長
六、王幹:《修改中篇小說》與「修改中篇小說」
七、英子、王幹:後來……文學死了,王幹失蹤了
八、明理: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爆發中沉默
九、明翠、張解放:結婚。「王明理」改名「張道達」
十、明翠、明理、張解放:「明理」成為「張道達」,人民商場被燒了
十一、道達、明翠:道達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為此明翠選擇了搬家
後記(二○○○年~二○○五年)
被報紙改變的人:兩張報紙的兩個毫不相干的版面引發出的故事。明翠在這個故事中死去了……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