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未來的光陰: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

Original price was: US$39.17.Current price is: US$34.52.

【作者: 林松輝,孫松榮】
【出版社: 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7-01】
【分類: 藝術設計 | 電影】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9869739511】

SKU: 9789869739511 Category:

Description

未來的光陰: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
The Future of Time: Memos for 40 Years of Taiwan New Cinema

台灣新電影四十年之際,十四位作者,二十則給未來世代的觀影備忘錄。

  台灣新電影——台灣電影史上眾聲喧嘩、光芒四射的時代。這場電影運動一般被認定始於一九八二年的《光陰的故事》,如今四十年過去了,多年來被視為過去式的「故事」仍繼續發揮影響力,而仿若停留在歷史性的「光陰」更超越時空限制,來到此時此刻,迎臨不遠未來。

  本書錨定的時空以新電影為起始座標,透過二十篇專文共構另種時間軸,溯及五〇年代如《王哥柳哥遊台灣》,游移八〇年代的《風櫃來的人》與九〇年代的《超級大國民》,延伸至千禧年後的《停車》、《孤味》及《瀑布》等片。空間軸則橫跨台灣、香港、中國、東南亞、法國等地,藉由二十個全新的關鍵字拋開純粹致敬或緬懷的「新電影已死」,以「超越」新電影為核心概念,且增補過往論述中尚未完整的文化史、社會史、藝術跨界、國際連結面向,乃至缺席的歷史文本。

  由十四位作者與四十載光影之間的跨世代對話,提出詮釋「光陰」的關鍵思索,辯證新電影在當代影史中的另類評論潛能,以此作為備忘,回應仍持續生成的「新電影精神」。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改寫、補述與重寫台灣新電影的專書
  ★ 以紀念新電影四十年之名,行超越新電影之實的「跨世代」歷史書寫
  ★ 二十個關鍵字X新電影研究的新方向

各界好評

  「這本書的二十個從前罕被論及的新電影面向及其延伸效應,我讀得津津有味,隨之翻騰起諸多塞在儲藏室角落的記憶細節」——鴻鴻(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

  「這本專書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將學術研究的分析洞見,以評論的篇幅和更為可讀的文字加以呈現」——迷走(《新電影之死》共同編者)

  「這本書有很強烈的自覺,並不是把台灣新電影當作憑悼的古蹟,對它的論述,與其說是『回到過去』,毋寧說更是『回到現在』,甚至『回到未來』」——張亦絢(作家、《FA電影欣賞》專欄作者)

  「讓新電影的定義開放,使其重新成為思辨的材料,將它看成產生不同連結的接合處,或許這是四十年後重訪這段歷史,能夠重新於已經固化的歷史結構裡,找回一些紛擾、雜音與挑釁。」——張世倫(藝評人、影像史研究者)

專文推薦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    鴻鴻
  《新電影之死》共同編者    迷走
  作家、《FA電影欣賞》專欄作者    張亦絢
  藝評人、影像史研究者    張世倫

跨世代推薦

  攝影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劉振祥
  樂工    林強
  紀錄片導演    蕭菊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王君琦
  演員    莫子儀
  馬來西亞電影人    張吉安
  《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蘇致亨目錄圖錄
 
推薦序    一個小跟班/小記者眼中的台灣新電影|鴻鴻
推薦序    歷史的復返——回首台灣新電影與探詢新的解讀|迷走
推薦序    你/妳與其他所有人的記憶都算數|張亦絢
推薦序    探舊如新的電影考古,及其恍惚|張世倫
導論        台灣(新)電影:未來的未來|孫松榮、林松輝
 
【跨時空的電影浪潮】
注定靜止的波浪——香港新藝城和新電影的串連與衝突|譚以諾|#香港新浪潮
飄洋過海的南下電影——從新加坡台灣電影節到旅台東南亞導演|林松輝|#電影南北向
法國浪潮到台灣——新電影與法國《電影筆記》共振|陳潔曜|#《電影筆記》
 
【跨媒介的美學系譜】
挑戰表演美學的暴力——《戲夢人生》的劇種與演員系譜|汪俊彥|#劇場
不死的繪畫夢——王童與楊德昌電影的繪畫與動畫|陳亭聿|#繪畫
穿過電影的照片——新電影與攝影的親緣關係|孫松榮|#攝影
 
【跨族群的影像歷史】
原住民的銀幕形象轉變——非原民導演虞戡平、萬仁與黃明川的嘗試|謝以萱|#原住民痛史
原住民視野的台灣電影——被收編與杜撰的錯誤原民形象|Yawi Yukex|#超譯原住民​​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新電影老兵形象的轉譯|林怡秀|#外省人
另一種社會寫實——「李師科案」的電影再現|林怡秀|#社會事件
 
【跨世代的性別抗爭】
從生育到重生——女性命運電影的寫實擴張|孫世鐸|#生之欲
敢愛敢恨——楊惠姍電影的女性形象|王萬睿|#女明星
從「毋甘願」中奮力掙脫——新電影的感性政治|孫世鐸|#毋甘願
 
【跨音域的眾聲喧嘩】
軍隊撐腰的方言——台灣電影的語言政治|林松輝|#語言
歌曲的未來在何方——李壽全與萬仁的《超級市民》|王萬睿|#流行歌
台灣電影音樂新轉向——侯孝賢與林強的音像結盟|王念英|#新音樂
 
【跨越新電影的歷史書寫】
新電影四十一年?——張艾嘉《十一個女人》與新導演的誕生|李翔齡|#電視單元劇
新電影的寫實DNA——在劇情片看見紀錄片|林木材|#紀錄片
補拍的台灣影史——當錄像藝術遇上電影|孫松榮|#數位藝術
新電影的迴力鏢——從台灣布袋戲到法國美術館|林松輝|#軟實力
 
附錄:年表|黃令華、蔡曉松、林姵菁、孫世鐸整理
附錄:影片索引
 
书名简译:未来的光阴:给台湾新电影四十年的备忘录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未來的光陰: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