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原始價格:US$25.70。目前價格:US$23.12。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譯者: 吳勇立】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22-11-22】
【分類: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3359802】

貨號: 9786263359802 分類:

Description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自卑情結是人類進步無可抗拒的動力」
  「化解自卑感的方法只有一種,既直接又符合現實,也必定有效:改善眼下的處境。」
  「唯有培養合作能力,才有辦法過上完整的人生。」──阿德勒

  「被討厭的勇氣」啟蒙者、個體心理學之父的經典著作
  深入剖析人生意義、回憶、夢境、教養、家庭與愛情

  「自卑情結」是個體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阿德勒最廣為人知的洞見。在脫離佛洛伊德一派後,阿德勒更加強調個人心理發展與他人、社會的互動關係。在本書一開頭,阿德勒就劈頭提出人生無可逃避的三大問題:職業、友情與兩性關係,它們都牽涉到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因此,阿德勒在此提出貫穿本書思想的核心:合作能力。

  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與人合作的潛能,但唯有透過培養與訓練才會發展出來。如果在家庭或在學校沒有學會這種能力,孩子就會建立偏差的生活意義,並追求不切實際的優越感,在日積月累下形成負面的生活習性,不但各方面都遇到困難,心理健康也會出問題。

  因此,阿德勒在治療患者時,會從童年經驗中找到線索。書中有許多案例可以佐證,例如:

  .偷竊成癮的女孩:為了報復父母離異與母親的冷漠對待。
  .失眠的男子:從小受到嚴厲管教,用失業來讓父親焦慮。
  .不斷換伴侶的女子:從小被父母嫌醜,因此不斷換伴侶希望獲得欣賞與認可。
  .難以悔改的搶劫犯:在感化院被體罰後,認為世上所有的教化手段都是在挑戰他的力量。

  不過,阿德勒強調,悲慘的童年不能當作失敗人生的藉口,關鍵在於「當事人如何看待那段經歷」。書中他也舉出許多反轉人生的案例,包括他自己也是因為從小體弱多病,而決定長大後要行醫濟世。不管在人生哪個階段,只要重新開始培養平等精神與合作能力,現下生活的困境都可以慢慢解除。透過以上幾種核心概念的串連,阿德勒在書中一一解析家庭、學校、職場、婚姻等各個領域的問題,甚至對於犯罪心理學也有其獨到的見解。

  本書出版於1931年,九十年來一直帶給讀者心靈上的啟發,甚至在21世紀之初帶起「被討厭的勇氣」的阿德勒風潮,足見其內容能隨著時代而有更深入的詮釋。尤其在網路社群時代,我們對於被認同、被欣賞以及填補內心不足的渴望更加強烈,透過本書的解析,一定能找回完整的自己以及重啟對他人的興趣與關心。

名家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林仁廷(諮商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劉俊麟(長榮大學博雅學部通識中心主任)、鮑順聰(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專任輔導教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目錄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
人生三大問題
錯誤的意義造成失敗的人生
不斷奉獻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
童年經歷對生活意義的影響
從童年記憶中找出個人的糾結之處
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第二章  心智與身體
身心交互影響、相互合作
生活習性會左右人的心智發展
讓劣勢變成優勢
用生理問題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心智對身體的影響力
身體特徵與個性沒有絕對的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就是人的生活習性、合作能力與生活意義
 
第三章  自卑感與優越感
用錯誤的方式消除自卑感
用畫地自限的方式來滿足優越感
自卑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用不同的策略實現人生目標
要改變舉止言行,就得先改變人生目標
 
第四章  早期記憶
你所記住的事情取決於當年的感受
從片段回憶來判斷對方的個性與經歷
孩子的問題源自他對成長經歷的解讀
 
第五章  夢
佛洛伊德的創見與缺失
夢的功用在於喚起感覺
逃避現實的人做夢的頻率也高
象徵與比喻法的用途
日常的夢境含意
 
第六章  家庭的影響
母親的角色與家務的價值長期被貶低
孩子的問題源自他對成長經歷的解讀
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都是被寵出來的
婚姻狀況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父親所扮演的角色
父親不應該是一家之主
父母不可偏袒某個孩子
 
第七章  學校的影響
當前的教育任務:品格教育及心理輔導
入學是社會生活的第一場考驗
班級就是個小社會
成績與智力測驗的意義
遺傳因素的迷思
能力分班與男女合校的問題
驕縱兒、懶惰鬼跟孩子王都是為了引起旁人的關注
心理治療對教學工作的助益
 
第八章  青春期
青春期的逃避心態會埋下心理疾病的因子
前段學童與後段學童的黃金交叉
「男性欽羨」
不要強迫孩子吸收性知識
青春期只是一個過渡期
 
第九章  犯罪及其預防
缺乏合作能力是罪犯的特徵
教化犯人要從培養合作能力開始
養成罪犯各方面因素
體罰只會造成反效果
罪犯的童年經歷
被忽視的心態會令人走上歧路
與其追求虛幻的成就感,不如好好工作
改造社會的第一步:培養合作精神
 
第十章  職業
多跟孩子談他的職業取向
從孩子的言行找出他的職業取向
傑出人士通常從小就重視合作精神
幫助失業者培養興趣與合作精神,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第十一章  個人與社會
用合作精神來治療精神病患
面對憂鬱症患者的小技巧
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就是最高成就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
愛情不是純粹的身體反應
對婚姻與戀愛的看法從小就養成了
婚姻是一項具體合作任務
伴侶彼此要有平等的地位
愛情不是維繫婚姻的唯一要素
 
譯後記
作者年表

书名简译:自卑与超越:陪你走过生命幽谷、启发动能的阿德勒勇气心理学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