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自我與他人:對主體性、移情同感和羞恥的探究
扎哈維以傳統現象學研究出發,透過爬梳心靈哲學與幾個重要經驗分析對自我和他人進行論述。於本書中,他探討長年以來兩個陣營——一方是自我中心思考的自我觀,另一方是社會中心的、關係性的與有機的自我觀——之間的論辯,思考以下問題:「自我」是出於己身而成或是要與「他人」共同構成?自我性是經驗建構或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我們到底要如何認識他人?如果移情同感是認識他人的途徑,這又如何向我們揭示自我性的本質與社會性認知?過於強調第一人稱優先的論述難道就不能對主體際有滿意的解釋?主體際性必要以第一人稱優先為前提嗎?這些問題在在顯示出,「自我」是個多面向的現象,若想對其複雜性有全盤瞭解,就必須作概念的區辨與闡明,最終再收納、整合諸多不同層次的分析。目錄譯者序
《自我與他人》臺灣版序
導論:起源與結構
第一部分:體驗自我
1 看待自我的幾個相衝突視角
2 意識、自我意識與自我性
3 透明性與匿名性
4 主體性或自我性
5 自我與歷時統一性
6 純粹與貧乏
7 一個多元維度的說明
第二部分:同感理解
8 主體性和主體際性
9 移情同感與投射
10 移情同感現象學
11 移情同感與社會認知
12 主體性與他者性
第三部分:人際自我
13 作為社會對象的自我
14 羞恥
15 你、我和我們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书名简译:自我与他人:对主体性、移情同感和羞耻的探究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