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叛逆長大後發現,創傷不曾退去,而是遺傳相隨
白色恐怖第三代的家族追尋記
本書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她驅車往南方一路前行,回到那個自己甚至尚未成為受精卵的時刻──屏東縣春日鄉,一切故事的起點。
二○○八年,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並展開家族記憶的追尋。
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媽媽可以輕易理解我的話語,但她不太能同理我的感受。同樣的,我也無法同理她的感受,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其實差不多。」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她知道母親因為作為「黃溫恭的女兒」,被迫放棄出國留學的夢想;阿嬤楊清蓮晚年失智後,逢人便問自己的身分證在哪,母親只好複製幾十張備用,阿嬤一問,就給她一張;自小作為叛逆女兒,婚紗照在六張犁公墓拍攝,婚宴辦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前,母親也未置一詞;等到自己開始育兒,孩子成為與母親之間重新建立的橋梁。
張旖容在自己的學術專業生物學研究中,體認到遺傳的複雜性。壓力和創傷不只影響下一代,也會藉由代間遺傳,影響孫輩。作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三代,從遺傳解釋與創傷書寫中,似乎找到長久以來面對困惑的安身方式。
本書收錄黃溫恭案件相關檔案史料、家族相片及書信;並由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以張旖容多年好友身分撰寫〈迷霧中的偕同之旅──記路竹支部與遺族的追尋〉專章。
目錄推薦序 /吳曉樂
作者序 天堂路
一 春日的偶遇
二 童年與遺書
三 遺書歸還
四 黃溫恭,我的阿公
五 遺書及後續
六 存在於我之先
七 行動者之路
八 媽媽和我
九 給阿公的家書
十 迷霧中的偕同之旅──記路竹支部與遺族的追尋/林傳凱
【圖輯】家族照片、判決書、相關檔案、遺書
後記 於我之後/張旖容
後記 傷痕如一條綿延的伏流/林傳凱
延伸閱讀 相關政治檔案
书名简译: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黄温恭与家族记忆追寻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