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香港大學世紀之問:改革開放初期與內地交流的人和事
HKU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大學見證了內地的發展,受益於與內地的交流,也作出貢獻,推動國家的學科發展,為兩地培育人才。鑑於這段歷史還沒有完整的記載,本書收集並梳理了多方來源、碎片化的信息,並對當年教授進行深度訪談,回顧港大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與內地大學和產業的互動,重組歷史真貌。本書也從側面反映改革開放早年,內地在醫學、工程、文史、教育、建築、社會工作、法律和城市規劃等八個領域的發展。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港大在1911年創校的使命「為中國而立」,百年以來引起爭論不休,本書刻劃了18位上世紀80年代推動和主持交流
的學者和校友群像,並透過和他們有關的人與事,為這「世紀之問」作出解讀。
名人推薦
本書的人物訪談, 和對港大百年起伏的綜述,填補了一段重要歷史時期的空白。本書確立了港大「為中國而立」的使命;書中人物的事蹟,就是這理念的體現。 作為一所國際化的大學,港大為中國而立、也是為香港這個地方而立。面向21世紀,我們正要砥礪前行,《香港大學世紀之問》為此征途提出了新角度、新視野。——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
目錄解讀港大「世紀之問」(代序)
第一章 醫療篇
人物
梁智鴻:外科金刀崎嶇的北上之路
周肇平:長懷不忍之心的骨科醫生
陳鴻霖:從植物學到疫苗創新
紀事
承先啟後 治病救人
第二章 工程篇
人物
張佑啟:棄醫從工 鑄成大師
李焯芬:悲智願行 整治險峻山河
楊佰成:內地電氣化的見證人
紀事
科研培訓 開山闢地
第三章 文史篇
人物
趙令揚:笑談歷史 杯酒當歌
紀事
群賢畢集 啟迪新思維
滴水穿石 展現人文學科軟力量
第四章 教育篇
人物
程介明、白傑瑞:奔波大江南北 為教育獻策四十載
紀事
百年求索 春風化雨
第五評 建築篇
人物
黎錦超:文藝復興型的知識分子院長
紀事
與國際接軌 重啟建築教育
第六章 社工篇
人物
周永新、陳麗雲、梁祖彬:源自社會深層的感悟
紀事
專業社工教育從零跨越
第七章 法律篇
人物
何美歡:她為國家做學問
紀事
應回歸呼喚 共建法律框架
第八章 城規篇
人物
郭彥弘、葉嘉安:爲城規教育開闢新版圖
紀事
新興專業面向急劇建設需要
第九章 拓荒者
人物
朱裕倫:乘著資訊的翅膀飛躍
施能自:香港仔內地紮根30年
附錄一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支持香港大學和內地交流活動的捐贈者和機構名錄
附錄二 參考書目
附錄三 感謝
书名简译:香港大学世纪之问:改革开放初期与内地交流的人和事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