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原始價格:US$18.29。目前價格:US$16.46。

【作者: 下山晴彥】
【譯者: Mio】
【出版社: 易富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7-25】
【分類: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裝訂: 平裝】
【印刷: 全彩印刷】
【ISBN: 9789864072385】

貨號: 9789864072385 分類:

Description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子どものうつがわかる本 早く気づいてしっかり治す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
有憂鬱情緒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陪伴!

親愛的父母們,
不要以為孩子會說話,就能如實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傳達出的非言語訊息,才是理解孩子的真正關鍵。

親愛的父母們,
一起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吧!
讓我們理解孩子的憂鬱,擁抱憂鬱的孩子,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別在最燦爛的年華,造成最心痛的損失!

  根據衛福部統計,
  臺灣每年有約6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
  另一份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
  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
  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這些驚人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孩童憂鬱症的問題。

  本該是孩子最燦爛的年華,卻讓父母遭受最心痛的損失,
  而這份遺憾,絕對可以透過早期發現來避免。
  身為父母的你,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的憂鬱,陪伴他一起快樂成長?
  
  ▍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
  □ 總說身體不舒服想請假,但醫生卻說身體無大礙。
  □ 原本喜愛分享生活趣事,不知何時開始閉口不談。
  □ 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整天無所事事、晃來晃去。
  □ 常常熬夜掛網,不願意離開房門,也不願意與人溝通。
  □ 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開始焦躁、暴怒,甚至動手動腳。
  □ 在身上發現自殘痕跡,在包包發現從店家或他人偷來的財物。

  這些狀況是不是很常見?
  你是不是會認為孩子在鬧脾氣?
  你是不是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開始叛逆了?
  其實孩子們的行為,都是沒有說出口的求救訊號!
  如果這些行為持續兩周以上,就需要加以觀察是否疑有憂鬱症!

  ▍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根據下山教授多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許多大齡孩童或成人的憂鬱症,在幼兒時期已有輕度傾向,若能在憂鬱傾向出現時,及時給予適當的陪伴與引導,可以改變某些憂鬱症,使其在未來成長與成年後的復發機率大為下降。

  □ 關懷孩子,並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潛意識想法。
  □ 傾聽孩子的難受心情,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
  □ 創造孩子能安心休息的環境,恢復身心活力。
  □ 不要抱怨、斥責,也不要請孩子「加油」。
  □ 耐心面對療程,過於焦急會使治療前功盡棄。
  □ 進行心理諮商,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由日本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編著,集結多年的臨床資訊,分析並歸結應對方式。帶領父母聽見孩子說不出口的憂鬱,看懂孩子的求救訊號。

  □ 教導父母正確認識憂鬱症。
  □ 引導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 提供父母陪伴與照顧憂鬱的孩子的方式。
  □ 帶領父母尋求專家建議,一同走過憂鬱。目錄作者序
編者序
推薦序

第1章  鬱兒年代──聽見孩兒說不出口的憂鬱
現狀1 兒童也會罹患憂鬱症,已是世界共識    
現狀2 高達13%的國中小生有憂鬱症傾向
觀念1 若不理會輕度憂鬱,將容易隨年紀增長而加重
觀念2 要注意持續兩週以上的鬱悶情緒    
觀念3 憂鬱症會影響思考、情緒、身體及社交生活
觀念4 了解憂鬱症的病程演變    
徵兆1 憂鬱症的七大核心症狀    
徵兆2 常有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症狀
徵兆3 國小低年級孩童的憂鬱像在鬧脾氣
徵兆4 國小高年級孩童開始有問題行為    
徵兆5 國中孩子的問題行為更激烈    
【集中關注】孩子的憂鬱症與自殺的關聯性
【專欄】用於憂鬱症診斷的DSM-5準則    

第2章 我的孩子為何憂鬱?──憂鬱症的原因,與容易憂鬱的體質概要─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
身心因素1 發展遲緩兒易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2 被父母責備、被朋友排擠而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3 先天氣質與個性所帶來的影響
環境因素1 家庭問題影響孩子情緒    
環境因素2 在學校的問題會對憂鬱症造成影響
環境因素3 搬家、災害或意外所帶來的打擊會引發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1 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作用而引起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2 因長期住院或藥物副作用而罹患憂鬱症
【集中關注】青春期的身心不平衡轉為憂鬱
【專欄】憂鬱症的孩子容易併發不安症候群

第3章  孩子憂鬱了怎麼辦?──從疑似、確診、到康復的過程    
Step1諮商 孩子可能得了憂鬱症時,要尋求諮商
Step2診斷 到醫院或心理諮商所就診
Step3治療 三種基本療法─休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休養階段1 以恢復身心活力為首要
休養階段2 了解康復之路有起伏並持續休養
心理治療1 以同理對話來改善憂鬱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2 科學證實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1 醫師所用的抗憂鬱劑
藥物治療2 從對副作用及藥效的疑問,到脫離藥物
【專欄】如何跟發展遲緩兒說話

第4章  改善憂鬱體質──從小開始調整認知與行為
基本原則1 調整扭曲的認知來解決問題行為    
基本原則2 與心理師建立信任關係    
基本原則3 以康復為目標,規劃面談療程
實踐階段1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實踐階段2 掌握問題,研究對策
實踐階段3 促使孩子有靈活的認知與行動
實踐階段4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治療師
實踐階段5 追蹤:檢視有無復發徵兆
【案例解析】認知行為治療的孩子個案

第5章  陪伴鬱兒,有效癒兒
須知1 父母想法改變能預防孩子憂鬱
須知2 憂鬱症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言行
須知3 父母不要過於自責
須知4 大家一起幫助孩子走過憂鬱症
【專欄】可進行心理評估與治療的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
【附錄】憂鬱症服務機構與團體

 
书名简译:家有忧郁儿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与陪伴拥抱忧郁的孩子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