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原始價格:US$39.78。目前價格:US$35.84。

【作者: 柯嬌燕】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4-10-09】
【分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7509111】

貨號: 9786267509111 分類:

Description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了解「新清史」脈絡必讀的四本書──
羅友枝《最後的皇族》、柯嬌燕《半透明鏡》
歐立德《滿洲之道》、路康樂《滿與漢》
──柯嬌燕《半透明鏡》──
榮獲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
挑戰中國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史觀,解構「中華民族」神話
引起中國當局及學者強烈反彈!

  ◆新清史是什麼?
  新清史是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及歷史學界的學派,代表學者有羅友枝、歐立德、濮德培、柯嬌燕等人。該學派從「少數滿洲人如何統治廣大且複雜的中國」、「由滿洲人建立的王朝對中國傳統(漢人)的歷史論述有何影響」這兩個問題意識出發,試圖從「非中原王朝史觀」、「內亞/東亞帝國史觀」、「非漢族中心主義」、「多民族」視角,來重新修正、書寫過往的清代史。

  ◆柯嬌燕的《半透明鏡》最大貢獻為何?
  本書梳理複雜多元的清代前期歷史,提出一套理論框架,進而對早期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與歷史書寫及身分認同之間的關係,有全面且深入的解釋。

  ◆半透明鏡是什麼意思?
  對古代皇帝來說,鏡子有兩個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規勸意涵,「歷史之鏡」可以指出統治者的缺失,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歷史之鏡」在帝國的意識形態上,卻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動機及手段都被刻意隱匿,本書期望能揭露當時的主旋律,進而讓意識形態的形象變成可見的、半透明的。

  ◆什麼是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
  由於清帝國是由皇帝所統治,我們可以將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跟清帝國的「皇權」視為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清代的皇帝會利用政治、文化、經濟、儀式等手段拓展皇權的影響力。具體操作上,皇帝會利用詔令、日記、紀念碑文等官方文件,並以多語言形式(滿文、漢文、蒙文等)來強化皇權的正當性與普世性,皇帝應統御率土之濱,皇帝應撫育普天之下所有子民。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跟過往的中原王朝/征服王朝,有什麼差異?
  自新清史學派出現以來,「漢化觀點」或「滿洲觀點」就一直是學術討論的熱點。但本書作者柯嬌燕認為,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當然會受到滿洲皇帝的出身影響,但也不宜過於簡單二分。以「滿洲征服」這個概念為例,柯嬌燕認為「滿洲征服」是多元(多民族)力量的結合,滿洲人不單純是征服者,漢人也不單純是被征服者。大清之所以能成功入主中原,是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漢人的力量,且主要靠的是漢人士兵,如此還算是「滿洲人征服漢人」嗎?清帝國還算是「征服王朝」嗎?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與現代中國
  清帝國在試圖在強化國家權力的同時,也同時維持政治組織上的相對多元及獨立性,例如始終維持著高度獨立狀態的蒙古與西藏,這是清帝國從本質上有別中國歷代王朝的關鍵之處。清帝國並非單純的「漢化帝國」或「滿洲帝國」,而是建立在「多元且統一」意識形態上的多民族帝國,這最終深深影響了現代中國(不論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民族認同之建構。

得獎紀錄

  ▸【審定】蔡偉傑|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學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
 目錄謝詞
緒論
意識形態、治權,以及歷史/征服與過去的庇佑/帝國普世主義與身分認同界線

第一部 長城
第一章 身分認同的試煉
祖源論述/奴兒干的政治名稱/遼東人
第二章 忠的特質
早期尼堪的政治光譜/征服與區異/忠誠的擬人化

第二部 父家
第三章 統治的邊界
汗權的起源/合議共治的刺激/謀逆罪的重塑
第四章 帝國與身分認同
屈從與平等/帝國權威的生發/真實性/跨越限制

第三部 天柱
第五章 轉輪王
中心/爭辯過往/言語的力量
第六章 普世前景
八旗菁英/隱蔽的過去/滿洲性/追隨成吉思汗/虛空的帝國成員
後記 帝國末期的種族與革命
參考書目

 
书名简译:半透明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历史与身分认同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