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江流千古意:契入中國文化的十六個關鍵詞
生命之學,了了分明。
禪家.文化學者林谷芳.十六個中國文化的關鍵詞
別具慧眼的「中國文化」之辨析,
另開新境的「人與世界」之闡發。
「江流千古」,是指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意」,則是人的體會。這體會,每個人不一,若能透過不同向度的交織,也就更好構建出整體。本書中的十六個向度,正是林谷芳認為要整體觀地看待中國文化,不能或缺的十六個座標,亦即十六個「關鍵詞」。
其中,有直涉文化基底特質的,如人間性、漢字、「儒釋道」;有做為人文高度結晶的,如儒、釋、道、禪;有涉及實然生活的,如文人與民間;有提及文化碰撞融合的「胡漢」;也有契入心靈特質的史、詩、陰陽、氣韻;最後,則是有關生命歸向的境界與生死。
林谷芳所觀照的,是核心的存在,是沁於諸相的特徵,以此而入於文化之了解,也就能以一賅萬。
在此之外,他更藉著書寫切入,經由活生生的語氣,讓人可以更活脫脫地切入中國文化,更理解活脫脫的中國生命。
以族內觀為本,入乎其內,「以經解經」,總攬全體,兼及應然與實然;又以族外觀為比較,出乎其外,知所定位。在如此基礎上「以今釋古」,乃就能不自囿於己,不自囿於時代,不困於自卑,不落於自大。這是總體談中國文化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觀照。
本書就是站在這樣的基點,舉出論者在觀照中國文化上必須掌握的關鍵向度;有此,乃庶幾談得上真正的整體觀。而有這整體觀,即便論列不同,無論族內族外,也就容易尋得對話與理解的基礎。─林谷芳
在開放的心胸與世界觀之中,面對當代時空,拈提中國文化的組成與特色,遂使文化情懷與歷史觀照兩相兼得。中國文化的十六個關鍵座標,帶你一起領略:
【座標一】人間性:中國文化的存在基點
【座標二】漢字:一元性與多元性的並存
【座標三】「儒釋道」:中國文化的鐵三角
【座標四】儒:倫理的觀照與發皇
【座標五】道:大化的契入與放懷
【座標六】釋:有情的超越與連結
【座標七】禪:人間與超越的不二
【座標八】文人:不器的生命
【座標九】民間:文化的實然
【座標十】胡漢:新血的注入
【座標十一】史:文史哲一體的核心
【座標十二】詩:詩性的民族
【座標十三】陰陽:生之哲學
【座標十四】氣韻:虛實相生的線性美學
【座標十五】境界:中國生命之旨歸
【座標十六】生死:「生之文明」的生死觀目錄自序:直掛雲帆入江流
前言:帆影何處泊—如何談中國這個「大」文化體
座標一:人間性—中國文化的存在基點
儒、墨、法、兵、農、縱橫諸家都充滿著人間性。即便陰陽家,按理說主要在述明天道之轉,但基本也聚焦於人世的起落浮沉……
座標二:漢字—一元性與多元性的並存
人間性使一元不易走向概念、抽象的極致,彈性務實;漢字又讓「原該」分裂的多元連在一塊,中國文化因此乃可久可大……
座標三:「儒釋道」—中國文化的鐵三角
在中國,就如此由儒釋道分領了文化的三個基本面相,滿足了生命的三個基本需求,這樣的「鐵三角」分領並共構了中國文化……
座標四:儒—倫理的觀照與發皇
當代性是儒家的根本課題,畢竟它是種淑世哲學,但近世它所面對的當代性與過去又有本質的不同,主要因為直面的是五百年來世界最強勢的西方文明……
座標五:道—大化的契入與放懷
以真人對君子,正可看出儒道兩家之不同。所謂大道廢而有虛偽,文質彬彬的君子再好,在道家,也非本真,仍屬後天的虛矯……
座標六:釋—有情的超越與連結
宗教固也常舉正邪之分,也不乏激烈的對抗,但其落點卻在生命本質而非族群認同。更有甚者,如佛教,既觀照到生命本具的困頓、本有的無明,也觀照到眾生皆具的佛性……
座標七:禪—人間與超越的不二
禪對佛法的拈提,並不在從自他的對比中,談自己的「如法」及他人的「不如法」,它更徹底地以眾生所以顛倒夢想,正因落在二元對立中……
座標八:文人—不器的生命
中國歷史之氣象原與讀書人之情性互為表裡……元之後,被政治之黑暗、科舉考試之局限框住,讀書人乃少言器識,多談文藝,後世的文人印象即由此而來……
座標九:民間—文化的實然
民間,因於不同地域特質而形成,有著農民、百工、仕紳、商賈到藝人等等不同的行業,其豐富性,既立體呈現了生活所需,相對於文人的「一」,這「多」,乃不能被忽視……
座標十:胡漢—新血的注入
因這不斷的碰撞融合,狹義純粹的漢族在文化與血緣上乃不存在。極致地說,在中國,當一個人找不到自己歸屬於哪一個少數民族時,他就是個漢人……
座標十一:史—文史哲一體的核心
中國哲學多帶有一定歷史哲學的味道。而在此,它並不以思辨為核心,卻是透過對歷史的觀照,作生命價值的寄寓,是「以詩心躍入歷史」,是「史的觀照,詩的感嘆」……
座標十二:詩—詩性的民族
詩是最精簡的語言,漢字的「文與言」分流使文字的詩性更濃。拼音文字是「文與言」一家,真要寫詩,須從語言提煉;漢字的「文」在白話文興起前,一向就富於精鍊性,用來,雖不押韻,其實已近於詩……
座標十三:陰陽—生之哲學
正因這陰陽相生,才使中國人能不走極端。這種不走極端,乃至有機與融通,讓儒道這看來對立的兩端,相容而無礙……
座標十四:氣韻—虛實相生的線性美學
唐以氣勝的琵琶為首樂,宋後則以韻長的琴執風騷,而即便琴,宋之前的琴聲多韻少,宋之後聲少韻多,也顯現了因歷史氣象而產生的變化……
座標十五:境界—中國生命之旨歸
談生命境界,固須強調閱歷之淺深,但談儒釋道禪之生命境界,更須注意其實然的「工夫」鍛鍊,否則,就容易淪為純然的哲思乃至戲論……
座標十六:生死—「生之文明」的生死觀
死生之體現並不就以離於此岸的彼岸作為生命的終極歸依,所謂「人死成神、人修成仙、人覺成佛」,此岸與彼岸之間仍是連綿的一條線……
书名简译:江流千古意:契入中国文化的十六个关键词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