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

US$35.90

  • 作者: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5/02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5713515
貨號: 9789865713515 分類:

Description

性別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期刊發行至今已近二十年。綜觀2001至2016年所有論文,與性別相關者數量頗豐,本書共收錄十四篇論文,作者群於選文後增補「反思」,一方面重行思考並更新,另一方面也對後續研究有所期許。
    
  無論就主題內容或研究設計,選文力求極大化多樣性,概分五類:第一類是基本理念探究,其後四類大致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及非學校教育,前者又依學校內的兩大主體加以區分:學生、教師,學生部分分為性別區隔及性別的交織性,後者則更廣泛地探討其性別處境,涉及不同任教階段。同樣重要的是,非學校教育場域的相關研究亦已逐漸浮現,雖然絕大多數的研究目光都朝向學校教育,但就廣義而言,教育無所不在,擴大社會學的想像有其必要。
    
  Nancy Fraser(2013)在其《女性主義的命運》一書中指出,平等和差異雖各有支持者,卻往往陷入僵局,但皆非性別正義的可行概念,同時憂心強調肯認差異的認同政治可能會削弱進而取代致力於政治經濟重分配的奮鬥。然而她也表示,就像所有以解放為訴求的社會運動,規範的理論化(normative theorizing)仍是女性主義不可或缺的智識大業,必須提供一個願景目標,以及一些標準用以評估各種達標的提議。她的建議是將性別正義重新概念化為一個複雜的概念,不等同於任何單一價值,無論是平等、差異或其他,而是由多元的規範原則組成,既包含平等,也涵蓋差異,以及其他尚未被二者重視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價值都要同時被尊重,以達致性別正義。至於哪些原則構成性別正義,無法自外於特定的時空背景,Nancy Fraser立基於美國後社會福利國家以及全球化的世界,提出七項原則作為性別正義指標:反貧窮、反剝削、收入平等、休閒時間平等、尊重的平等、反邊緣化、反男性中心,並指出要使這些彼此衝突的原則得以並存,有待女性主義者繼續論辯與研究。
    
  在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來臨之際,《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出刊也將同步邁入第三個十年,期待更多女性主義╱教育╱社會學學者針對台灣社會情境進行思想實驗,繼續深究基本理念,檢視整體的教育場域,包括學校教育及其以外的範疇,是否╱如何朝向性別正義之路前進?──楊巧玲

 序 iii
從性別平等、多元差異到性別正義:一個女性主義╱教育╱社會學的想像╱楊巧玲  1

第一類  基本理念探究  17
性別平等教育推動中「平等」概念的反省╱薛雅慈(曉華)  19
反思  50

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教育學:文獻評析與議題深探╱游美惠  53
反思  80

臺灣性別與情感教育研究(2004-2014)之回顧分析:知識生產的挑戰與展望╱楊幸真、游美惠  81
反思  134

第二類    學生性別隔離  135
性別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探究╱楊巧玲  137
反思  178

教育分流與性別再製──二班高中女生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黃鴻文、王心怡  181
反思  226

臺灣高等教育擴張對職業成就的影響:世代、性別、性別化科系與初職社經地位的取得╱彭莉惠、熊瑞梅、紀金山  229
反思  267

第三類    性別與交織性  271
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黃鴻文、武曉梅  273
反思  314

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別認同形構╱林昱瑄  317
反思  356

第四類    教師性別處境  359
在教育場域中實踐基進民主──以同志教師身分認同與抗拒實踐為例╱張盈堃  361
反思  402

成為女性主義教師:身分認同與實踐經驗的意義探問╱楊幸真  405
反思  444

小學職場的性別與權力:以臺灣女性教師抗爭為例╱李曉蓉  447
反思  482

邊緣與跨界:中等師資培育性別教育課程知識/權力關係之女性主義分析╱楊巧玲  485
反思  528

第五類    學校教育之外  531
學位論文形構南洋籍婚姻移民論述之分析╱許誌庭  533
反思  577
 

選文之作者、篇名、出處一覽表

 

篇名 卷期
(頁碼)
作者/現職
性別平等教育推動中「平等」概念的反省 1-1
(49-78)
薛雅慈(曉華)╱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教育學:文獻評析與議題深探 4-2
(41-69)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灣性別與情感教育研究之回顧分析:知識生產的挑戰與展望 14-2
(109-163)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性別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探究 5-2
(113-153)
楊巧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教育分流與性別再製──二班高中女生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 10-1
(127-174)
黃鴻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王心怡╱臺北市私立薇閣高中教師
臺灣高等教育擴張對職業成就的影響:世代、性別、性別化科系與初職社經地位的取得 11-2
(47-85)
彭莉惠╱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熊瑞梅╱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紀金山╱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專任教授
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 7-1
(69-110)
黃鴻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武曉梅╱臺北市建安國小教師
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別認同形構 7-2
(83-122)
林昱瑄╱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在教育場域中實踐基進民主──以同志教師身分認同與抗拒實踐為例 1-2
(131-169)
張盈堃╱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成為女性主義教師:身分認同與實踐經驗的意義探問 9-1
(1-40)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小學職場的性別與權力:以臺灣女性教師抗爭為例 15-1
(1-42)
李曉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PhD, School of Sociology,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the UK
邊緣與跨界:中等師資培育性別教育課程知識/權力關係之女性主義分析 15-2
(1-43)
楊巧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位論文形構南洋籍婚姻移民論述之分析 13-2
(1-45)
許誌庭╱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南大附小校長
從壓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現與實踐 15-1
(89-131)
柯妧青╱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從壓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現與實踐╱柯妧青  579
反思  621
 

书名简译 : 性别与教育:女性主义社会学的想象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性別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