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負建築(4版)

Original price was: US$22.03.Current price is: US$19.46.

【作者: 隈研吾】
【譯者: 計麗屏】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4-06-28】
【分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3933330】

Out of stock

SKU: 9786263933330 Category:

Description

負建築(4版)
負ける建築
  作為建築,何為「勝」?何為「負」?
  負建築絕非失敗的建築,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
  繼安藤忠雄及伊東豐雄後,下一位國際級的日本建築大師。

  「被動性=負」的建築理論

  屹立於都心的摩天樓、建造於郊外所並列的獨棟住宅群……。將具有流動性的生活勉強地加以凍結並賦予紀念性、凌駕了周圍環境之二十世紀型建築的「勝建築」,現在正因其過度剛強而使得人們感到疏離。建築難道就不能變得更為文弱些、更溫柔些嗎?

  本書的內容,是由極力探索著得以接納各種外力的「負建築」之途的新銳建築家隈研吾,所親手撰述的「被動性的建築論」。

  「有沒有可能建造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建築呢?正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中,我寫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也由此誕生了這本書,並取了個莫名其妙的書名——《負建築》。」——隈研吾

  長久以來建築被人類視為庇護所,土地和房屋被視為是一種財物,進入20世紀更在住宅政策和財團的文宣攻勢之下,更強化了擁有房屋就是擁有幸福的這種固有觀念。經濟活動的推波助瀾,加上鋼筋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建商相繼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廈建案,一棟比一棟高的建築天際線開始遮住了人們的視野。

  然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一直到911恐怖攻擊,原以為是庇護所的建築在瞬間瓦解,而災後背負原有的貸款和重建住宅財務壓力的「幸福」人們,反倒成為不幸的一群。這揭示的不僅是現代建築物理性的脆弱,也揭露了建築「私有」和「獨立」這兩個割裂性客體概念本質上的脆弱。身為一名建築師,走過石油危機、泡沫經濟的起飛到破滅,作者提出對建築與人的關係的深刻省思,期待能夠為建築找出一條永續而和諧的出路,與時間、自然並存共進。
 目錄李清志:失敗之塔/一個日本建築師的省思
阮慶岳:弱而強的建築觀
作者前言

一、分割、批判、形式
1. 從分割到統一
2. 場和物
3. 何謂批判性
4. 形式與自由之間的問題

二、透明、民主主義與唯物論
1. 透明得令人倍感淒涼/風格派
2. 民主主義的理想/辛德勒
3. 戰後的民主主義/內田祥哉
4. 制度和唯物論/村野藤吾
5. 場所、存在、表象/三愛夢幻中心
6. 給我一個家,讓我看電視/威尼斯雙年展一九九五
7. 少女與行者/威尼斯雙年展二○○○年

三、品牌、虛擬、圈地
1. 公、品牌、私
2. 風俗住宅
3. 混凝土的時代
4. 虛擬的和寄生蟲
5. 「美」的終結
6. 圈地

結束語
出處一覽
圖片提供
譯名對照表

 
书名简译:负建筑(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