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電影配樂大師 顏尼歐:音樂、電影、人生!世界級大師最後口述自傳,珍貴樂譜手稿、創作心法與歷程
ENNIO MORRICONE : Inseguendo quel suono: La mia musica, la mia vita
———顏尼歐.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追逐那聲音……音樂、電影、人生!
世界級大師最後口述自傳,珍貴樂譜手稿、創作心法與歷程
《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荒野大鏢客》、《四海兄弟》、《教會》……
500多部配樂作品,用音樂譜寫出的一部電影史
▌一直以來,顏尼歐.莫利克奈力求創造電影的聲音,
這一次,我們將聽到他為自己發聲
本書是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與年輕作曲家亞歷山卓·德羅薩 (Alessandro De Rosa) 多年對談的成果。這是一段密集而深刻的對話,但又清晰而準確,它談到了生活、音樂以及生活和音樂相互接觸和影響的奇妙而不可預測的方式。
書中呈現了大師畢生音樂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傳式生平回顧。顏尼歐詳細地講述了他的旅程:在音樂學院學習的歲月,以及與不同導演的合作,從李昂尼到帕索里尼,再到貝托魯奇和托納多雷,從狄帕瑪到阿莫多瓦,再到塔倫提諾……
這位大師首次打開了他的創意實驗室的大門,向讀者介紹了他音樂思想的核心思想,顏尼歐清晰而誠實地告訴我們作曲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展現了電影中音樂與影像之間神秘而矛盾的關係,以及絕對音樂實驗背後的創作緊迫感。深入了解大師超過半個世紀的電影配樂創作,不斷探索音樂在能量、空間、時間方面的表達價值。
▌關於音樂與畫面……
深入討論電影中的音樂,乃至於聲音
即使影像暗去,他的音樂仍能繼續說故事
•為什麼觀眾會被電影配樂帶動?
我覺得電影要用看的,而不是聽。走進電影院的人期待的是「看電影」。那麼,音樂就處於一個相對隱蔽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用一種相對狡猾的方式讓自己被觀眾接受。
•究竟是什麼聯繫著音樂和畫面?
音樂和畫面都有各自的意義,以及各自期望表達的意義,但是在此之前,二者首先都要在限定的時間,對訊息進行調節與分配,才能連繫在一起。或長或短,一首曲子從發展到尾聲,在音符和休止間往復,一格格畫面也拼接成一組鏡頭。
•音樂與畫面相關連時,最主要的功能是什麼?
每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真正的故事,那個才算數。所以,音樂要把那個被隱藏的真正故事清清楚楚揭露出來。音樂要幫助電影表達其真正深意。就像是帕索里尼所說,音樂能「讓概念情感化,讓情感概念化。」
•音樂和畫面是怎麼結合的呢?
在技術面層面,音樂的應用,都是在靜態畫面和動態畫面這兩項參數中進行的,其中涉及靜止和節奏、畫面深度和音化順序、縱向和橫向。橫向應用是出現在流動的畫面中;縱向應用則關注畫面的深度。
▌顏尼歐與名導們交手的火花……
塞吉歐.李昂尼∣帕索里尼∣貝托魯奇∣朱賽佩.托納多雷∣昆汀.塔倫提諾∣泰倫斯.馬力克∣約翰.卡本特∣阿莫多瓦∣布萊恩.狄帕瑪∣羅曼.波蘭斯基∣奧利佛.史東
•音樂偏好太過強烈的昆汀.塔倫提諾
塔倫提諾為音樂所搭配的情境,常常與我的設想完全不同。從某種意義來說,和他一起工作,有時讓我感到勉強,因為我會有點害怕為他寫新曲子……
•《海上鋼琴師》中「前所未聞的音樂」
我第一次讀《海上鋼琴師》劇本的時候就注意到,上面寫著「前所未聞的音樂」。這是原著小說中的原句,描寫主角「1900」的鋼琴演奏,當然,文字很美……但如果接下來,輪到你來把這個「前所未聞」化成樂曲,你會怎麼做?
•難以捉摸的阿莫多瓦?
我們在1989年合作了電影《綑著你,困著我》。我至今還是沒搞清楚他對我的音樂到底喜不喜歡……他全程參與音樂錄製,沒有絲毫激動、熱情或者投入的跡象。幾年後我在柏林遇到他,問他到底喜不喜歡《綑著你,困著我》的音樂,他異常熱情地回答我:「喜歡得不得了!」說完還突然爆笑起來……
•為帕索里尼的《索多瑪120天》配樂
帕索里尼有一天下午他叫我跟他一起審片,但是方式很詭異:很多畫面只能看片段。電影上映時,當我在羅馬的美利堅電影院,第一次完整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忍不住對自己說「我的天啊!」,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些鏡頭他不讓我看……
•與塞吉歐.李昂尼的相遇
1963年底,一位名叫塞吉歐.李昂尼的導演想找我詳談一部片。這位導演出現在我家門口時,他的下嘴唇動了一下,這動作我太熟悉了。我問:「你是我小學時的那個李昂尼嗎?」他也問:「你是跟我一起去台伯河岸區大道的那個莫利克奈嗎?」太扯了吧……
•對音樂吹毛求疵的貝托魯奇
貝托魯奇能夠生動地把他想要的音樂類型解釋給我聽:他會用色彩來描繪音樂,也就是聯覺,或者告訴我音樂在他腦海中的「味道」。
•害羞的約翰.卡本特?
有時候,就是因為語言障礙,讓我跟一些電影人難以精確交流。例如,約翰.卡本特,他把他的電影《突變第三型》交給我配樂,他幾乎一句話都沒跟我說,而且當我們第一次見面,一起看完試片時,他居然突然消失了?
▌特別收錄專訪–名導、音樂家眼中的顏尼歐
「他讓我看到音色的重要性,他特別擅長譜寫旋律……他在寫譜時,腦子裡已經有了想要的音色。不是先有草稿,再分配樂器。他的音色是結構。在我看來,這是很多搖滾明星特別愛他的原因。」——塞吉歐•米切利 (義大利音樂學家、莫利克奈研究專家)
「莫利克奈應該一直在挖掘自己音樂人格的最深處,只不過每一次都用上不同的方法。他能用自己的音樂把導演包裹起來。我想,他比任何人都更理解電影音樂的性格,此類音樂既須恆久,又要短暫。」——貝納多•貝托魯奇 (義大利電影導演編劇、曾以《末代皇帝》獲得奧斯卡獎)
「顏尼歐傳授給我的祕訣,以及聲音和音樂在電影中所需的空間,引發了我更多思考……他總是能夠找到電影中適合變成音樂的那段沉默。」——-傑里亞諾•蒙達特 (義大利導演,代表作《死刑台的旋律》)
「他總能把自己和自己的音樂與某一位導演的音樂、知識、文化格調交織再一起,顏尼歐能夠挖掘導演的「音樂幻想」,轉換一下,為他所用。」——朱賽佩.托納多雷 (義大利電影導演,代表作包括《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
目錄對話緣起
Part1.和梅菲斯特的契約:棋盤邊的對話
Part2 為電影服務的作曲家
01.改編和改變
02走向電影——
•學徒時期
•盧奇亞諾‧薩奇
03塞吉歐‧李昂尼和「鏢客三部曲」—–
•《荒野大鏢客》:神話和現實
•《黃昏雙鏢客》
•《黃金三鏢客》
04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大鳥和小鳥》以及一首奇怪的詩
•《定理》以及一個未實現的故事
•對帕索里尼的投降書
05合作、實驗、確定職業——
•龐泰科法、德賽塔、貝洛奇歐
•鮑羅尼尼、蒙達特
•韋特穆勒、貝托魯奇
•大眾認可還是大眾消費?六八運動和《狂沙十萬里》
•《革命怪客》
•艾里歐‧貝多利
•製片人塞吉歐
•《四海兄弟》
•《列寧格勒圍城戰》與李昂尼逝世
Part3 音樂與畫面
01.一位電影作曲人的思考和回憶——
•如果沒有主題?我會更興奮
•朱賽佩‧托納多雷
•電影中的歌曲、歌手以及音樂的適應性
•昆汀‧塔倫提諾
•短暫性和EST
02.回顧好萊塢首秀——
•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美國電影圈首秀
•在美國安家?
•美國作曲家
•泰倫斯‧馬力克
•跟約翰‧卡本特一起工作,光有翻譯可不夠
03.制約和創造力:雙重審美
04.戲劇、音樂劇、電視劇音樂——
•《約婚夫婦》
•《立法者摩西》
•《馬可‧波羅》
•《撒哈拉之謎》
•《出生入死》
05.痛苦和實驗——
•羅貝托‧費恩察
•尼諾‧羅塔
•難以處理的關係
•瓊豪、史東以及泛音現象
•華倫‧比提
•驕傲和懊悔
•爭吵和討論
06.電影之外,音樂之外
Part4 祕密與職業
01.創作的祕密
02.音樂是什麼?——
•音樂的誕生、死亡與復活
•尋找自我:如何欣賞當代音樂
•我的道路
•擴張的現在
•現在學音樂?
03.可預見和不可預見之間的微妙平衡——
04.題外話——
•變化的電影
•音色、聲音以及演奏者
•關於教學
•高產?健全之心寓於健全之體
Part5 一種絕對的音樂?
01.起源—-
•關於「絕對」的簡介
達姆施塔特:實驗之夏
•新和聲即興樂團
02.對爭議的回應:關於「動態固定」——
•《致迪諾》
•《復活節主日灑聖水歌,在貝納科》
03.音樂創世主義或者音樂進化主義——
•《孕育》
•信念: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
04.神祕主義作品——
•《方濟各教皇彌撒》
05.理想中的結合:雜糅與希望——
•《教會》
•《來自寂靜的聲音》和《溺亡者之聲》
•《歐羅巴康塔塔》和一首給瑪麗亞的詩
06.語言的交流、形成和滲透——
•《UT》
•四首協奏曲:曲式無曲式
07.音樂的未來:噪聲和無聲
Part6 與未來的默契
Part7 大家的莫利克奈
01.鮑里斯‧波雷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是和顏尼歐一同學習……
02.塞吉歐‧米切利———–音樂學家如是說
03.路易斯‧巴卡羅夫——–高雅音樂和不高雅的音樂?
04.羅‧維爾多內—————兩位宗師
05傑里亞諾‧蒙達特——–多獻給你的讚歌
06.貝納多‧貝托魯奇——–許多個顏尼歐‧莫利克奈
07.朱賽佩‧托納多雷——–工作模式的進化
附錄
莫利克奈絕對音樂作品年表
莫利克奈應用音樂作品年表
致謝
书名简译:电影配乐大师 颜尼欧:音乐、电影、人生!世界级大师最后口述自传,珍贵乐谱手稿、创作心法与历程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