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台灣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Original price was: US$39.78.Current price is: US$35.05.

【作者: 】
【出版社: 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 2022-12-06】
【分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裝訂: 平裝】
【印刷: 全彩印刷】
【ISBN: 9786269668076】

SKU: 9786269668076 Category:

Description

台灣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以各種拼裝式的自我啟蒙技術,一起想像台灣的「前衛」
 
  了解台灣八○年代文化思潮的集錦之作,全書跨足出版、視覺藝術、劇場、動態影像與文學五大領域,回顧在風起雲湧的狂飆八○年代,創作者們是如何想像世界,並進一步合縱連橫,一起攜手創作,創造屬於台灣就地創生的美學靈光。
 
  本書是對於台灣八○年代感性意志的地誌學進行了初步描繪,示範性地標示出更多回溯到社會關係與歷史關聯性的節點,並嘗試凸顯出八○年代如何同時顯現出對於台灣整體發展和台灣特質匯集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而這個「前全球化」與「前資訊社會」並俱,並衍生出各種協作、實驗、融合和斷裂,以及激昂的個體能動性的不可取代性。
 
    在台灣八○年代現當代藝術歷史、實踐與展演的特殊處境下,包含政治對於藝術文化的決定性影響、資源流動對於網絡的塑形、個體堅持的創造性工作,對於歷史變動的重要性、人與人的協作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展現的能動性、與後殖民狀態共生下衍生的潛殖倫理等等。
 
  經由基本關鍵詞研究與跨域網絡的問題意識框架,推進相關的資料比對檢視、重整與彙集等工作。從跨領域關鍵字池與關鍵字群描述所添補之關鍵字,區分人名、團隊、作品、展演計畫、事件、媒體,在300餘個關鍵字的基礎上,進行書衣海報上的同心圓疊層圖繪製,並選取出交集度最高或具跨領域代表性之80個關鍵字,進行詞條書寫與研究開展。
 
  由此,以人之間的協作和創新實驗,重新勾勒出台灣八○年代不同領域的樣貌,認識該時代社會與文化動力背後的「跨域人」。
 
  ※重要事件
  北美館12月大展「狂80: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2022年12月3日開幕,展覽為期3個月。
 
名人推薦
 
  詹宏志 專文推薦
 
  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昂(作家)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
  張鐵志(VERSE社長暨總編輯)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黃建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及電影創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楊澤(詩人、《狂飆八○》主編)
  詹宏志(作家)
  跨域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推薦序  李永得
推薦序  華麗的反叛:台灣八○年代的迴光   詹宏志
 
序論 台灣八○.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同心圓圖
台灣80關鍵詞:事件、作品、媒體雜誌、機構組織
 
解嚴∣台北美國文化中心∣新象藝術中心∣皇冠小劇場∣桂冠圖書公司∣志文出版社∣結構群出版社∣唐山出版社∣520農民運動∣ 美麗島事件∣紀實攝影∣「唱自己的歌」∣「之乎者也」∣零場121.25實驗劇團∣臨界點劇象錄∣春之藝廊∣雄獅美術新人獎∣101現代藝術群∣紅星事件∣《息壤》∣《驅逐蘭嶼的惡靈》∣520藝術實踐聯展∣《機能喪失第三號》∣《歷史如何成為傷口》∣《雄獅美術》∣台北市立美術館∣文化造型運動∣瑪莎.葛蘭姆∣辣媽媽劇坊∣葛羅托夫斯基∣白虎社∣進念.二十面體∣華燈藝術中心∣實驗劇展∣耕莘文教院∣蘭陵劇坊∣環墟劇場∣雲門舞集∣優劇場∣筆記劇場∣河左岸劇團∣洛河展意∣《包袱》∣《溯計畫》∣《拾月》∣《荷珠新配》∣《電影欣賞》∣電影圖書館∣金穗獎∣台灣新電影∣「另一種電影」∣《一切為明天》∣《絲綢之路》∣《光陰的故事》∣《十一個女人》∣《芬芳寶島》∣「司迪麥口香糖」電視廣告∣《映像之旅》∣綠色小組∣《人間》雜誌∣《當代》雜誌∣《文星》雜誌∣《夏潮》雜誌∣《婦女新知》雜誌∣《自立晚報》副刊∣《聯合報》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報導文學∣皇冠出版社∣《中外文學》∣《楚留香》∣後現代∣文學論戰∣文學獎∣錄像藝術∣小劇場運動∣試片室∣削蘋果事件∣MTV∣
 
第一部分 關鍵詞群
思潮與出版 
黨外雜誌
思潮譯介
本土化與非西方世界引介
回歸現實
 
視覺藝術
在體制內實驗
反體制的前衛精神
跨媒體實驗
藝文新知的聚所
 
劇場
戰後至當代的劇場變革
外來訓練方法引介
自我身體的追尋與實踐
劇場介入政治
 
動態影像
新電影與女性
寫實與身體
主流媒體與多元平台
 
文學
書寫多元聲音
文學書寫的意識
記憶與歷史
 
第二部分 領域研究
思潮與出版
1. 無限後延的補時/實:思潮與出版觀察  
2. 「思想的衝突與妥協」主題論壇
3. 「思潮、出版與媒體化」主題論壇
4. 文化生態的協力與編織,從低角度綻放花朵的八○年代──詹宏志訪談
 
視覺藝術
1. 反身與革新:視覺藝術觀察
2. 「創作的轉向與宣言」主題論壇
3. 跨域空間的歷險——吳瑪悧:「如果展覽一直做下來,最終會成為台灣的檔案」
4. 翻轉景觀社會的行動者──李銘盛:「在我的演出裡,沒有惡意與破壞」
 
劇場
1. 狂飆身體:劇場觀察
2. 「現代性旗幟下的跨界對話」主題論壇
3. 跨域身體的激盪與演進──吳靜吉談壓抑年代的實驗劇場
4. 靈光的著陸──鍾明德回顧八○年代
5. 文學啟蒙與劇場身體──黎煥雄:「在沒有行動場合、行動現場的年代,我們的現場就是劇場」
 
動態影像
1. 寫實需求與景觀欲望:動態影像觀察
2. 「影像異托邦」主題論壇
3. 典範轉型中的行者──蔡明亮: 「我走了一條不歸路,就往另外一條路去了」
4. 青年放浪記──鴻鴻:「劇場就像一個平台,它讓所有人自由進出」
 
文學
1. 覆寫台灣:八○年代文學觀察
2. 「在地、寫實與認同」主題論壇
 
結論 失速內飆的文化運動:跨域人的未知之域
 
附錄 年表
附錄 研究工作表
附錄 重要字詞頁碼索引

书名简译:台湾八○:跨领域灵光出现的时代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台灣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