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

Original price was: US$22.51.Current price is: US$19.73.

  • 作者:鍾明德
  •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3/21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574457670
SKU: 9789574457670 Category:

Description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自1999年出版以來,已經成了當代台灣戲劇研究的一本必讀之作。這本專書原係鍾明德1992年完成於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謝喜納和其他口試委員一致評定為「傑出」。透過1986-89三年的田野調查,親身參與,以及對現代社會、文化和劇場史料的細心判讀,鍾明德為台灣1980年代最活躍的戲劇文化潮流留下了可靠的、動人的、不可磨滅的身影。

本書特色

  1.    爬梳1986-89年間台灣小劇場的發展,詳盡介紹各個劇團的歷程與簡史。
  2.    深度評析台灣小劇場運動如何反映當下社會及政治現狀。
  3.    台灣劇場史的重要參考書。
  4.    適合劇場研究者,戲劇相關科系教師及學生,以及表演工作者閱讀。
 再版序
出版緣起
前言與誌謝
圖表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一、測繪小劇場運動
二、定義「小劇場」
三、小劇場運動興起的背景與緣由
四、小劇場運動的分期問題
五、敘事許可、主題及其它

第一部分 第一代小劇場與實驗劇場
第二章 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與小劇場運動
一、耕莘實驗劇團時期的劇坊訓練
二、《荷珠新配》一役功成
三、關於蘭陵劇坊的初步結論
第三章 我們一同走走看:實驗劇展、戲劇教育與校園劇場活動
一、實驗劇展開鑼
二、「五加一」屆實驗劇展的內容與特色
三、實驗劇展的突破與侷限
四、戲劇教育與大專院校話劇社的活動
第四章 表演工作坊與小劇場運動的主流
一、賴聲川的「集體即興」與「拼貼結構」
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三、小劇場運動的主流劇場及其主流色彩

第二部分 第二代小劇場與前衛劇場
第五章 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與後現代劇場的轉折: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一、小劇場運動的三個新潮
二、後現代劇場的出現
三、環墟劇場在校園中崛起
四、河左岸劇場:台北《闖入者》
五、抵拒性後現代主義與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第六章 走向環境劇場:表演藝術、葛羅托斯基與麵包傀儡劇場
一、狹義的「環境劇場」定義
二、台灣環境劇場興起的背景
三、洛河展意與表演藝術
四、類劇場活動:《Medea 在山上》
五、尋找── 425 環境劇場
六、從環境劇場到政治劇場
第七章 1989,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劇場的政治與政治的劇場
一、台灣劇場的政治與國民政府的政治劇場
二、社會行動劇場的出現
三、臨界點劇象錄的《毛屍》與《夜浪拍案》
四、1989 年,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
五、政治劇場的定義與輝煌的戰果
第八章 結論:中國現代戲劇的二次革命與未完成的宏圖
一、1986 到1989 之間的實驗劇場補遺
二、政府文教單位所扮演的角色
三、中國╱台灣現代戲劇史上的二次革命
四、同志仍需努力

附錄:宣言‧ 行動‧ 歷史
附錄一 當代台北人劇場與宣言
一、柏拉圖說
二、「台北文化」就是「仿冒文化」
三、目前,仿冒文化必須被貶抑
四、三個劇場故事
五、環境劇場、集體即興與反敘事結構
六、佃農的故事
七、附錄:當代台北劇場宣言
附錄二 尋找──整體藝術與當代台北文化
一、從「有機整合」到「拼貼整合」
二、尋找──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
三、《尋找──》的排演過程與演出
四、集體潛意識的拼貼整合
五、台灣「整體藝術」發展的條件與資源
附錄三 鍾明德:後現代主義的先鋒 田本相 撰

註解
引用書目
 

书名简译 : 台湾小剧场运动史:寻找另类美学与政治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