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走向公開:近現代中國的文物論述、保存與展示
目錄自序
導言/白謙慎
1 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
2 呈現「中國」:晚清參與1904年美國聖路易萬國博覽會之研究
引言:一個歷史事件的解讀
何謂萬國博覽會:以聖路易博覽會為主的討論
中國參展品及陳列方式
結論:誰的「中國」?什麼形象?
3 走向「公開化」:慈禧肖像的風格形式、政治運作與形象塑造
導論:1904年慈禧肖像相關議題
傳統肖像畫中的慈禧形象
《聖容賬》與慈禧照片的政治外交運用
慈禧照片的社會流動與其意義
大清國皇太后與世界:1904年慈禧油畫像在聖路易的展示
結論
4 清宮收藏,約1905-1925:國恥、文化遺產保存和展演文化
引發議論與浮上檯面:1905年至1910年的清宮收藏
是皇家珍寶、私人財產、政治資源、政府資產、還是國族遺產?
展演背景下的轉變
5 國族意識下的宋畫再發現:二十世紀初中國的藝術論述實踐
引言
宋畫作為中國藝術的代表
宋畫、民族精神與高度文明
宋元二分法與寫實(realistic)、寫意(expressive)的對立
論述形成:公共領域中的宋畫
結論
6 新印刷技術與文化遺產保存:近現代中國的珂羅版古物複印出版(約1908-1917)
引言
綜覽領域和框定議題
技術競爭:二十世紀初珂羅版印刷術及其在上海的應用
打造古物的公共空間
藝術和古物的概念與分類
視覺性(Visuality)和物質性(Materiality)
7 羅振玉的收藏與出版:「器物」、「器物學」在民國初年的成立
引言
重新評價清遺民及羅振玉
京都時期的出版事業
「可堪收藏」與「可資研究」
「器物」vs.「書畫」的二元分類架構
成立一門新學問
书名简译:走向公开: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