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形式與規則
《形式與規則》旨意
這本書是關於日常環境形式结構的研究,研究的對象是村落,鄉鎮,街廓及都市四個環境層级。选用的案例是台灣地區的澎湖列嶼,嘉南平原以及台南市區。形式结構是根本性的理論觀點,有其特定的承傳脈絡,也因此有特別的研究方法。觀點與方法是相互支持的,呈現這樣的研究關係就是本書的旨意。
針對村落,鄉鎮,街廓及都市四個環境層级的形式结構,採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例如村落以生成語法,鄉鎮以轉化規則,街廓以縯繹邏輯,都市以語意網絡來呈現環境的結構,但表述方式對環境而言並沒有針對性,譬如語意網絡同樣可用來研究村落的構成。 採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只是策略性地為了試探方法上的多樣性,因為這個系列研究進行的時期正是我開始任教的最初四年(1988-1992)。 因此,在書中不時會提到研究的觀點与方法比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
但是,成果當然是重要的,否則何必研究呢?這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的學術遊戲。即使書中呈現的成果是有限的,但傳達了強烈的實用意圖與專業態度。在此我只簡要地重複書中的觀點:
1、日常環境(不是指特殊的建築物)是有形式結構的。
2、形式有其自主性,因此也有應變的靱性。
3、專業者介入日常環境時應該認識其形式結構,並開發其靭性。
4、空間文化因此而生成與演化。
書中的最後一章[續論]卻是回顧與檢討當下文明所面臨的環境層級變遷,當空間內涵可以任意發明時,只有極端的個人表現,沒有共享的結構可言。這是自主性的困境,也是一個不應閃躲的文明議題。
王明蘅
2022年10月
目錄
序
二版 序
一版 序
緒論
研究日常環境
1. 形式結構
2. 理論效能
3. 週邊機緣
卷一/村
形成村落:澎湖之例
一、 村落再看
二、 狀態轉變規則
三、 檢驗與限制
四、 回看傳統:型制與調適
文獻提要
附錄
卷二/鎮
鄉鎮的生成語法
一、 構成理論
二、 形式生成的語法
三、 檢驗
四、 規則與規範
文獻提要
附錄
卷三/街
街廓的形式演繹及結構調適
一、 街廓的形式與內容
二、 形式演繹 : 構成規則
三、 街廓結構 : 實證案例
四、 韌性測試 : 結構調適
五、 結論 : 規則與規範
文獻提要
附錄
卷四/市
都市空間使用的語意網絡
一、 方法 : 活動與場所
二、 模型 : 使用與區位
三、 測試 : 語意網絡
四、 空間文化 : 深層與表層
文獻提要
附錄
續論
關於區域層級
1. 地理的天文
2. 區位理性
3. 空間的理論
方法與模型
4. 價值理性
索引
人名索引
书名简译:形式与规则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