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120周年紀念套書(共3冊/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US$207.06

  • 作者:羅啟倫,臺靜農,陳夏生,黃智陽,陳宏勉,莊靈
  • 出版社:羲之堂
  • 出版日期:2019/1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軟精裝
  • ISBN:9789869766777

Available on backorder 允許無庫存下單

貨號: 9789869766777 分類: 標籤:

Description

莊嚴120周年紀念套書(共3冊/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莊嚴120週年紀念套書
  一套三冊獨家珍藏(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

  ◎《故宮半世紀》A Half Century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半世紀以來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砥礪這位民國文化史代表的精粹人生。」

  ◎《書道幽光》Chuang Yen's Calligraphy
  「堅持不懈對書史脈絡的探索與開拓,成就莊氏書藝美學下精湛動人的碩果。」

  ◎《翰墨知交情》Chuang Yen’s Friendships with Fellow Artists
  「記載發生在這些前輩文人大家之間,那些令人感動和懷念的美麗文化風景。」

  《故宮半世紀》 A Half Century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在上個世紀那段流離動盪的大時代中,莊嚴先生(1899-1980) 自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的一生,幾乎完全與故宮結緣。他親歷自故宮成立到遷臺以來的所有大事:像1924 年的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 年故宮博物院的成立、1933 年文物南遷到上海、1935-36 年以秘書身份隨英國巡洋艦押運八十箱精華文物從上海到英倫,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簡稱「倫敦藝展」),以及之後1937 年因抗戰爆發再受命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文物精華西遷湖南長沙(1937)、貴州貴陽(1938)到安順華嚴洞(1939);後因日軍攻陷獨山再遷四川巴縣飛仙岩(1944),莊嚴都擔任安順辦事處和巴縣辦事處主任。1945 年抗戰勝利後第一批文物遷到重慶,與另外兩批西遷四川樂山、峨嵋的文物會合;1947 年才全部復員東歸南京故宮分院庫房。1948 年又因國共內戰,莊嚴再度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遷臺文物乘中鼎號登陸艦渡海來臺,經基隆、楊梅到臺中糖廠。1949 年政府成立「中央文物聯合管理處」,將故宮、中博籌備處及中圖等各機關遷臺文物共同列管,莊嚴為故博組主任;1950 年,各機構文物再從臺中糖廠遷到霧峰北溝庫房;1956 年並開始在北溝建陳列室,1957 年正式對外開放。1961-62 年故宮文物第一次赴美巡迴五大城展覽,莊嚴從建議、籌展到展出,始終參與其事。1965 年8 月行政院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同年全部在北溝的故宮文物均遷到臺北士林外雙溪新館,並於國父誕辰正式擴大對外展出,一直到今天。莊嚴先生1969 年從副院長職務上榮退,畢生服務故宮長達45 年,半世紀以來都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故宮文物播遷史,同時他也是民國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由於個人旨趣,長期浸淫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書畫及文物的鑑賞,莊嚴不僅是近代的書法大家,也是著名的藝術教育學者。  

  本書除了呈現莊嚴先生與故宮的關係,也藉相關歷史照片,文獻、證件、信札和詩書繪畫作品,將他在戰前、戰時和來臺後與故宮長官、同事和好友間的一段段特殊翰墨因緣際遇,還有他個人淡泊名利,只以藝術境界和生活趣味追求作為人生重要內容的觀念,以及落實於日常生活的作法,也選出若干代表性實例,展示於今日國人面前。

  《書道幽光》Chuang Yen's Calligraphy
  莊嚴先生為臺灣書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瘦金書體聞名藝林。他一生盡職於故宮博物院,飽覽歷代名家書畫,不僅得以親炙故宮國寶,博覽汎觀之餘,使他的書藝不但具有個人的特色與魅力,且還具有「書史」的脈絡概念,且不限於一家一派。莊嚴的一生至交好友臺靜農,對其書藝的溯源與風格的演變認識最為透澈,指出莊嚴學習初唐書法應該始於1920年代,學習宋徽宗瘦金書法則始於1930 年代,學習元代趙體書法應該始於1940 年代,而學習北朝古碑書體則始於1960 年代;此為迄今專論莊嚴書學發展最重要的文獻資料。

  本書展現出莊嚴一生的書藝精萃;除了著名的瘦金書體之外,也涵蓋莊嚴最為擅長的褚體、趙體,以及晚年浸淫北齊石刻如〈唐邕寫經碑〉、〈好大王碑〉等諸多面貌。此外,他還有從「趣味入手」極具文人墨戲才情的醉餘即興之作,以及在書寫工具上的另類發現與實踐,在在都足以反映莊嚴在書藝上的成就,並創造出獨特的書法美學。莊嚴的人生意義之一,即是為書法藝術的證道而存在。

  《翰墨知交情》 Chuang Yen’s Friendships with Fellow Artists
  本書展現出莊嚴和藝文同道、北大師友、故宮同仁及畫會文友,如馬衡、胡適、董作賓、臺靜農、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孔德成、羅家倫、葉公超、劉延濤、郎靜山、王壯為、林語堂、呂佛庭、江兆申、傅申等諸位先生,彼此之間平日往來的翰墨書藝、繪畫、詩作贈答與書信、物件和紀錄影像。他們都是上個世紀國內最著名的學者和藝術家,其中有多位知交故舊和莊嚴還有北大師長或同學關係。這些學術文化界的巨擘,或因是大學同學或老師;或因參與點查及籌畫故宮文物的庋藏、出版和赴歐、美展出;或因個人對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書法和繪畫的共同興趣與愛好;因此都和莊嚴很自然地結為相與數十年的文墨知交。來臺以後,在公務之餘,莊嚴依然保持詩酒風流的傳統文士風範,結識許多文人雅士;晚年隨著藝壇地位的提升,以及任教於多所大學和文大藝術研究所,培育藝術人才無數,成為後進晚輩共同追慕的老夫子。莊嚴在日常生活上講求趣味、風雅、曠達與恬靜的個性,使他成為一個能夠寓古於今,又能寓物於情的生活藝術家。
 《故宮半世紀》
4  序文
6  (1)莊嚴的早年經歷──北大國學門與故宮博物院
26 (2)老裝老運──故宮文物的南遷、西遷、東歸
54 (3)1949 年的兩難──運臺?不運臺?
72 (4)莊嚴在臺灣──從北溝到外雙溪
精選作品
116  大陸時期
170  臺灣時期
莊嚴歷年文書證件
216  大陸時期
224  臺灣時期
228 莊嚴生平年表

《書道幽光》
4 序文
10 慕陵先生書藝溯源 臺靜農
14 莊嚴先生書藝日記—讀先翁日記並記 陳夏生
56 從莊嚴先生民國十年的日記回探先翁的書藝與人生 陳夏生
68 別有洞天—莊嚴先生的書道與生活 黃智陽
94 莊嚴印章們背後的故事談文人書家的用印 陳宏勉
精選作品
106 一、褚體風格
134 二、瘦金體風格
152 三、趙孟頫風格
164 四、北齊寫經體風格
186 五、臨仿歷代書法名跡
198 六、行草融合 自成一格
244 七、莊嚴書趣
252 莊嚴生平年表

《翰墨知交情》
4 代序 人間最美的文化風景 莊靈
6 翰墨知交情之一 臺靜農 函邀吃烤肉
10 翰墨知交情之二 臺靜農 賊不空過
32 翰墨知交情之三 張大千 從北溝到摩耶精舍
54 翰墨知交情之四 董作賓 不唱山歌,去考古
64 翰墨知交情之五 孔德成 我們家哪有酒呢?
76 翰墨知交情之六 黃君璧 巧借君翁雲山圖
86 翰墨知交情之七 羅家倫 忍從圖畫認江山
94 翰墨知交情之八 葉公超 文學、藝術、永不退休
108 翰墨知交情之九 胡 適 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118 翰墨知交情之十 郎靜山 能書善畫的攝影宗師
128 人物小傳
132 莊嚴生平年表

 

书名简译 : 庄严120周年纪念套书(共3册/附限量精美收藏书盒):《故宫半世纪》、《书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莊嚴120周年紀念套書(共3冊/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