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事件譜2:藝術家父母與子女的點子
《事件譜2:藝術家父母與子女的點子》是《事件譜之又係藝術家又係阿爸阿媽》的續集,邀請三十九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父母,以「指令藝術」作為模式,提供另類的親子互動方式。這些行動建議,任由讀者解讀和演繹,有的幫助親子利用身邊事物共同創造,亦有對雙方關係、溝通和相處的思考,媒介可以是物質或非物質,例如一個命名方式、一些扮演、一個隔絕顏色的空間、一些相遇、一種放下身段的嘗試、一片泥土、一程車、一個夢……藉着從孩子啟發的藝術行為,期望令父母拋開固有角度,重新開放觀察世界的眼光和溝通的想像,與孩子共同發掘相處中的樂趣。目錄前言:以身作譜──翁子健(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
前言 Philip Yenawine (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創辦人、博物館教育家、前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教育總監)
編者序
(第一章)抬頭看,比你大的世界包圍著你
設法讓你的孩子(們)就如何讓他們的玩具集體入睡給你指令──田中功起(日本)
民主命名系統──方琛宇(香港,現居韓國)
閃閃世界──稲川豊(日本)
Emam──Angga Wijaya(印尼)
讓他們觀察……──Marishka Soekarna(印尼)
比利吃了我的巧克力雪糕──陳安之(香港,現居愛爾蘭)
小兔子別害怕──Justin Larkin(愛爾蘭)
沒有……──下道基行(日本)
一點也不好笑──王浩然(美國)
Kkakkung [까꿍]——練習離別──權惠景(韓國)
與_──余美華(香港,現居柏林)
(第二章)閉上眼,感受身邊事物退卻
Amouza──蔡宛璇(台灣)
藍色房間──Samuel Paugam(法國)
我們都是由線條組成的──Shireen Seno(菲律賓)
女孩說 陽光是紅色的──陳妍伊、黃逸民(台灣)
創作一首剪貼詩或故事+和你的孩子一起尋找聲音──Alwin Reamillo(菲律賓)
在學校的五個早晨──王春子(台灣)
夢起來──Mark Salvatus(菲律賓)
(第三章)打開你的內在宇宙
成為建築──Eugenia Lim(澳洲)
阿果想當考古學家──許家維(台灣)
手與影──張碩尹(台灣)
有用的一個──Kathleen Malay and farid rakun(印尼)
++, +-, — (磁石遊戲)──Arma Han Sifuentes(韓國,現居芝加哥)
給孩子與成人幻想音樂的美甲藝術──竹内壽惠(日本,現居丹麥)
(第四章)收集它,利用它來遊歷宇宙
想像音景──Rogelio Sosa(墨西哥)
我們都是有耳的動物──Yannick Dauby(法國,現居台灣)
與世界溝通──應亮(中國)
搖控爹哋──John Torres(菲律賓)
(第五章)想一個字,說出口,製造迴音
圓形的洞穴──楊心廣、楊光南(中國)
未來歸屬──Jessica Longmore(英國)
親密遊戲(與一個青少年對話)──Alina Tenser(烏克蘭,現居紐約)
不能答的問題──陳淑雲(英國)
大力士──廖建忠(台灣)
(第六章)觸摸風,望天空,傾聽四周微小的事物
召喚太陽──Tamar Ettun(美國)
截斷和屏幕的連結。和你連結。──Lu Heintz(美國)
自己食物自己種──Sanjeev Maharjan and Sunita Maharjan(尼泊爾)
土地事務研究社的最年輕成員──Bunga Siagian and Ismal Muntaha(印尼)
做吧──Angie Atmadjaja and Jonathan Poole(印尼、英國,現居英國)
直線走向月球──David Horitz(美國)
藝術家父母簡歷
书名简译:事件谱2:艺术家父母与子女的点子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