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用文化請客吃飯Treat You to a Feast of Culture
《用文化請客吃飯》內的文章出自於李銳奮(Frank)自法國回澳不久,即開始於《澳門日報》副刊專欄「優質混沌」中撰稿。該專欄自1994年開始,由五位作者共同負責,每人每周撰寫一篇,持續接近十年。該書為這批文章第二本結集出版。
本書文章為編輯所選,一共七十二篇,皆為回歸前Frank在專欄所寫的文章。
內容集中在Frank個人生涯中的主要面向:此地的文化藝術發展。不管手中拿的是筆、相機或是什麼工具,這始終是他牽掛於心,不斷觀察、思考,貫徹理念之中,不息訴諸於筆墨與行動的面向。
這次選的文章中有部份為回歸前澳門一些較引人關注的文化事件,Frank或為始作俑者,或參與其中,或敲鼓拍和,無論哪一個角色,他以坦率直白之姿以事論事,甚至與權力對峙,這種文化議政的力度,其實是平常不過且自然而然的事,是那個年代文化人的其中一項社會功能,但好像已在看似無事的虛空之處生起了一團野火。
澳門在回歸前確實存在某種獨特文化氛圍,在「用文化請客吃飯」的常態下,華人與葡人的文化動向,以及當時的能量流動,有些景況可能今天已不復見。但即使不再,文字仍能傳遞能量,讓我們今天仍能回望、反思和面對。
無論身處哪一個城市,他口中喃喃念著的都是那個城市。
目錄序
重見故友文:黃仁逵
那面白白的牆
透明度
雙年展道聽途說
噪音過後
從本土到國際
場內的風景和絮語
多講無益
抄畫
有關評審(雙年展觀察一)
缺乏新鮮感(雙年展觀察二)
承認不足(雙年展觀察三)
攪弄死水(研討會一)
關於藝術教育(研討會二)
反省(研討會三)
火的年代
那面白白的牆
文化大夢
用文化請客吃飯
「最後,文化⋯⋯」
文化囈語
文化「懶人」
郎大師手上的傻瓜機
畫意等同藝術?
「長鼻子」眼裡的中國人
跟蹤.偷窺.攝影
「新趨勢」
雨中的描寫
法國人手中的皮影
文化「懶人」
滿地石頭
「身份」上場
想到波依斯
請來談創作
一個關於「女性」的展覽
潦倒藝術家
開放工作室
回到電影
查布洛的新作
電影一百年
想起了胡士托
布烈遜的電影
北回歸線上的巴黎
陽光裡的片斷記憶
久違了,高達
別了,情人
一位演員
又遇盧馬
霧裡的電影
又逢盧馬
又見公路
回到電影
欣賞「沉默」
《港澳碼頭》
討論
有關那個城市
有關罷工
青天
有關那個城市
湄公河上
隱於市
博爾赫斯書店
街頭
很靜很淨的國家
京城
城裡城外
夜裡城市
哀悼杉樹,和⋯⋯
紅樹林怎麼辦
痛心
又⋯⋯一件
遺產.保護
看回歸
回歸前夕
告別的時候
別離
編後語
书名简译:用文化请客吃饭Treat You to a Feast of Culture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