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時間的代價+金融投機史
榮獲2023年海耶克圖書獎、《金融時報》2022年必讀商業圖書獎入圍
《財星》雜誌讚譽:「現存最偉大的金融史學家之一」
從巴比倫到華爾街,見證五千年來利息如何造就世界經濟的興衰。
利率的存在,影響了人們配置資產與投資的決策。
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
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房價居高不下、人們手上的錢越來越薄,
甚至導致我們一輩子無法退休……
資本主義的故事,就是利息的故事。
早在錢幣被發明前,人們借貸收取利息的行為已然問世。
利息的存在,有助導引資本的配置與投資價值的評估,人們也因此被鼓勵適當地儲蓄、不進行過度冒險的投資行為,進而使經濟維持安定。
高利率通常被認為有害,但愛德華.錢思樂認為,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他把這個論點,套用到利率降到自五千年前首次紀錄以來最低點的今日(歐洲與日本甚至出現負利率),並論述會如何造成嚴重的經濟動盪與弱化金融系統的抗壓性──資產價格膨脹、經濟成長疲軟、社會不平等加劇、殭屍企業充斥、國家債務水平上升,以及近年困擾西方各國的年金危機。
★《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富比世》 一致盛讚★
從荷蘭鬱金香狂熱到日本泡沫經濟,
是什麼構成致富的幻象,引起群眾的顛狂?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投機盛宴再三上演……只因人性永恆不變。
以史為鏡,在下一次泡沫來臨時謹記,別當跑最後的一個……
「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牛頓爵士,17世紀超越時代的全才科學家
本書記載了橫跨三個世紀、九次投機狂熱風潮,
以史家角度帶領我們從社會脈絡中,看透投機的面貌。
投機能讓某些人一夕致富,也能令某些人傾家蕩產。
錢思樂用引人入勝的金融史故事,講述人類千古以來的幻夢和愚昧。
▌資本主義的嘉年華狂歡,有何代價?
從1630年代荷蘭鬱金香狂熱;
1720年代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及英國南海泡沫引爆;
1840年代英國鐵路狂熱現象;
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到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
當眾人追逐的一切利益化為泡影,人性是否能夠頓悟清醒,引以為戒?
▌21世紀的投機時代,又將有何挑戰?
每個投機時代,人們都幻想自己見證了資本主義新時代的黎明,
全球走過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如今虛擬貨幣、NFT的誕生,從牛市步入熊市;而中國房地產泡沫敲響了警鐘;AI概念股正掀起狂潮,何時又是飆漲的盡頭?
借鏡這部金融投機大歷史,別迷失於下一波浪潮中……
书名简译:时间的代价+金融投机史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