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凌明玉作品套書(三冊)
▌《我只是來借個靈感》
打開抽屜,這是我的潘朵拉盒子;裡面裝滿了「靈感」的紙片。
我只是來借個靈感,靈感來自生活,而生活也是閱讀、是電影、是旅行、是擼貓,是一切看似平凡無奇的瑣碎。
一個迷惘掙扎的龐克少女,十四歲時父母離異,寄人籬下;二十多歲就出版第一部小說,之後結婚生子,生活循規蹈矩,直到四十歲才去唸個碩士班……,孩子長大離家了,伴侶退休了,身體器官逐漸失守了;隨時間流逝換來的,卻是前所未有的自由。
歷經生命階段的變化,她越來越愛冒險,放逐天涯,面對未知,和所愛的人一起展開旅途,攜手去到所有可能的遠方……。
「流離的女孩遇到陪伴她的人,構築了家,相偕走過前半生,現在則一起啟程,攜手去到所有可能的遠方;終於出走不是為了下一趟寄宿,而是要與所愛之人共享。這或許是那年迷惘掙扎的龐克少女,不曾想像到的未來吧──原來,只要堅持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也可以就這樣抵達了遠方。」──吳妮民
▌《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
當我們寫作,我們不只是記錄故事,而是尋找內心的光亮
寫作,是記憶的整理,也是一種自我對話。本書是耕莘寫作班二十年來的結晶,匯聚學員們的創作,透過文字訴說生命的軌跡、情感的流轉,以及時光的縫隙,展現了他們在文字中探索自我與生活的過程。
書中作品分為五個主題輯,涵蓋了回憶的珍貴、時間的流逝、文學獎得獎作品、寫作課的獨特體驗,以及與食物相關的情感故事。每位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描繪出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從家庭的溫暖到個人成長的掙扎,這些文字如同一面面鏡子,反射出多樣的人生經歷。
「記憶結晶」一輯中,作者們透過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對親情的思念與對生命的反思。
「時間的縫隙」這一輯,描述了生活中的轉折與成長。
「通往文學的路」特別收錄了多篇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作者的才華,也展現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情與追求。
「看不見的寫作課」則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透過視障與聽障學生的參與,展現了如何在困難中找到創作的光亮。這些學員的故事深刻而感人,讓人明白文字的力量可以超越感官的限制。
「食之琥珀」以食物為切入點,交織出生活的滋味與情感的連結,讓讀者在味覺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
《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不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部關於成長、愛與希望的文學記錄。
▌《一個偽農婦的田園日記》
她怕豐收,他怕欠收。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城市女子在鄉村菜園的邊角,找回日常的出口。
從高樓水泥來到四季分明的田野,從筆電走進菜園,她以文字種菜,也用菜園種出生活的哲學。從事科技業的丈夫在五十歲提早退休,成了勤奮務實的「真」農夫;而她,不懂農事、不下田勞動,是位以鍵盤為鋤頭、以書桌為田地的「偽」農婦──在雞鳴與日落之間,目睹農舍的蓋起、疫情的籠罩、雜草與蔬菜的纏鬥、貓狗的陪伴和離去,也體會養雞收蛋,看天吃飯和順應節氣的生活節奏。
凌明玉寫下大疫年代的希望與不安,夫妻之間的默契與分歧,城與鄉的距離與和解。原本只是陪伴丈夫種菜的觀察筆記,卻成了一季又一季的文字收成。在全球動盪的那幾年裡,她往返於城市與鄉居之間,春耕秋收,在柴米油鹽揮灑中,構築出平凡卻不尋常的風景。
鍾怡雯:「偽農婦是文藝女,真農夫是理工男,兩人的人生觀和個性對比,以及逗趣的對話充滿火花,是這本文集最吸晴之處。過日子不難,要進入日子的肌理,把平凡瑣碎的小事小物重新組合成寫作素材,那是腦力活。腦力活跟體力活邏輯不同,小說有因果,種地卻是看天吃飯,辛勤耕耘,收獲卻可能是零。」
凌明玉:「當我寫下了初來乍到鄉村生活的種種新鮮、趣味、望天雨無菜、送別雞隻和貓咪的悵然,這些瑣碎細節建構了剛退休的科技業主管J和城市女子我至鄉下人家生活的小歷史。
個人的小歷史,往往亦能組織為社會變遷的脈絡,儘管我們僅是平凡的生活。本書也滲透原為小說家的思維脈絡,紀錄疫情初始、變化、直至結束,這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乖離荒謬。」
目錄▌《我只是來借個靈感》
【推薦序】走著走著,就這樣去到了遠方──吳妮民
輯一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小說
時光機
回憶的單行道
住在小說場景旁
為貓隱匿的書寫
N歲出門遠行
寫若情弦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小說
我只是來借個靈感
以日常抵抗非常
無賴而恬靜的抉擇
輯二 離開這裡,就是我的目的地
我懷念的
貓在旅途
二分之一的幸運之旅
旅行的斷捨離
雪的可能
從這島眺望那島
他的邊境我的近境
遠方的果實
三千個瞬間──南美旅記之一
遠方的遠方──南美旅記之二
輯三 當我們去看自己的房間
酸甜之味
好久不見
我的少女偽龐克小史
外星人雞蛋糕
壓縮檔裡的青春光影
願想
當我們去看自己的房間
看不見的……
知音難尋
完蛋紀念日
【後記】這邊的我,那邊的你
▌《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
【主編序】讓我們在文字裡相遇/凌明玉
【推薦序】這個寫作班有魔力/宇文正
【推薦序】最好的故事,在於生命/李儀婷
【推薦序】有一天,你會成為書裡的名字/許榮哲
【推薦序】慢慢愛上記憶之痕/盧美杏
一、記憶結晶
字跡/鄭娟
紗河/林佳樺
趕海記/畢珍麗
母親的百日孤寂/鍾育霖
思念,如影隨形/廖桂寧
土角厝/林月慎
增生/夏予涔
夏日/林苓慧
潮去餘光/蔡莉莉
聚散/鐘佩玲
遺忘/翁士行
二、時間的縫隙
舞蹈課/洪雪芬
對手/廖桂寧
因為愛情/鍾育霖
時間的縫隙/鄭娟
我的玫瑰/李志傑
黑白鍵/翁淑慧
和解/鐘佩玲
無臉之城/夏予涔
精神上的房間/林苓慧
流動的時光/蔡莉莉
康威爾斯小姐/翁士行
三、通往文學的路
閻王低頭/林佳樺
吹笛人/林佳樺
65%,臺北/王子丹
占領/洪雪芬
姊妹/桂尚琳
最好的時光/龎宇伶
落水/廖桂寧
國度/廖桂寧
終點/鄭娟
白雲歲月/孫大白
耕一畝文字田/畢珍麗
老娘/畢珍麗
守護/翁士行
女神的耳朵/李志傑
很多人對於我/林月慎
卯時相會/林月慎
四、看不見的寫作課
策展導言:寫出光與暗重疊的故事/凌明玉
學員篇:彷彿看見未來的寫作課/李志傑
學員篇:第一堂課/吳銘豪
聽打員篇:高壓聽打工作中釋放的片刻/葉慧慈
志工篇:你在我左右/畢珍麗
輔導員篇:看不見的你和我/鍾育霖
講師篇:用文字打指背語給你/凌明玉
講師篇:寫作是黑鳥替我們飛/李達達
五、食之琥珀
蚵仔/洪雪芬
紅豆湯/洪雪芬
食之琥珀/李志傑
炒飯SOP/游世民
刺繡的圍裙/畢珍麗
收鱔魚/林月慎
寶石/翁淑慧
小手的牽絆/鐘佩玲
鏡碗/翁士行
作者群簡介
▌《一個偽農婦的田園日記》
【推薦序】她怕豐收:偽農婦的田園日記讀後/鍾怡雯
2020–玩房子和被房子玩
建築模型裡的鄉下人家
夢想之屋
至少還有希望的新生活
田地的CP值
雜草和蔬菜旺盛齊長的菜園
靠Google、Excel 幫忙種菜?
新書的生日
旅行和日常
玩房子還是被房子玩?
收回懸在英倫的風箏線
自動拉高層級陪同居家檢疫
一生懸命的農作
你是做什麼的?
看得開和放得下
日常之不尋常
蓋房子也要觀天象
想像書房的窗景
竹筍復活記
島內小旅行
城市家第三隻貓報到
生日願望
看老天臉色的退休理工男
勞動的幸福
走進農舍的第一步
安睡紀念日
J的木作課
木工師傅的關門弟子
來鄉下人家住一晚
虛擬旅行時光
沒有的生活
2021–這些人這些故事
鄉下人家的原生作物
育苗店的女性主義
人與神的故事
讓日光讀書
被口罩主宰的人生還要多久?
頂樓的風景
貓的兒童節
沒有朋友的偽農婦?
討人喜歡不是容易的
荷馬史詩風神的皮袋
唧唧復唧唧的雞
缺的剎那
花田稻田白鷺鷥
疫情中的鄉下人家
瘟疫蔓延之庖廚小事
種菜與寫作
鄉下的犬城市的人
2022–有雞有菜有貓的日子
想要和需要
疫情下的貓與奴
吃一個回憶
如果無花果有臉書
說雞的壞話和好話
夫妻談話的田野調查
弟弟妹妹,貓
它沒有消失,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大驚小怪之偽農婦
沒有一顆蛋是孤單來到這世界
田鼠究竟如何偷蛋?
追劇學不到的東西
2023–種菜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春日的絕美與哀傷
玉米養成記
萵苣和火龍果
種菜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瓜瓞綿綿愛恨也綿綿
可不可以不要有九月呢?
做洛神花蜜餞的好日子
我的Y2K生活
鄉間散策路線
今日是蘿蔔日
濕度一百的日子
種豆不得豆
2024–鄉村生活圖景
原來不是我想的那樣?
旅行紀念物
兩個家
誰的農場比較忙?
40%降雨機率這一天
這方與彼方的角落生物
農夫的天命
偽農婦的真心話和笑話
來鄉村逛逛看
【後記】我害怕散文
书名简译:凌明玉作品套书(三册)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