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新亞論叢.第二十五期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為中華學術界重要刊物之一。目錄目次
編輯弁言 I
殷周所見「作冊」職官考 (北京)陳思琦 1
〈泰〉、〈否〉兩卦象與意解構 (臺北)毛炳生 11
《詩經》「阻」字與《春秋左傳》「慼」字辨析 (北京)楊豪峰 23
《楚辭》「縣圃」考 (蘭州)程 雪、王志翔 33
〈考工記〉兵器名物通釋 (西安)李亞明 43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哲學闡釋 (北京)李 鑫 69
論莊子的生死觀 (香港)楊永漢 81
「以政為戰」與「以戰喻政」──《韓非子》的戰爭書寫 (西安)李世堯 97
《太平經》的道、元氣與宇宙生成探析 (北京)田春玲 111
《四十二章經》與《道德經》會通 (武漢)張思齊 125
蜀漢後期(西元234-263年)對南中及西北政策的得失初探 (香港)廖智峯 139
為權力辯護的「性分」:郭象《莊子注》的一種考察角度 (上海)章 含 151
論燕公體之儒學倫理內核與文體形式間的關係 (北京)張 釗 167
動詞與秩序:李賀詩歌的主體建構 (北京)解雯雯 189
唐代日食禳救禮儀與相關表狀文意旨演變 (北京)王 聰 201
論北宋慶曆時期晝寢詩歌的文化轉向與文學書寫 (北京)鐘文軒 211
王假有廟:《萃》、《渙》兩卦的天命與變易 (北京)邊 疆 223
蘇軾的辟言表達與老境書寫 (北京)楊一泓 235
知兵與尚武:「傷心人」與「婉約派」之外秦觀的非典型側面 (北京)謝賢良 247
論李延平答朱子經典之問及其經學詮釋特質 (北京)陳亞楠 253
重思朱子晚年工夫論中的致知與誠意 (北京)余 光 267
「志者,心之所之」──朱子志說的詮釋可能、維度和性質 (北京)劉卓然 279
《四書管窺》與元代朱子學的思想異動 (上海)崔 翔 293
把儒學落到生命實處:王陽明《大學問》札記 (香港)陳志宣 305
王陽明與湛甘泉辯格物 (北京)朱 雷 311
良知觀之中西互鏡──王陽明與舍勒的良知思想比較及其現代啟示 (北京)林劍英 327
「天下之精神所注」的制藝──袁宏道的時文觀評議 (成都)趙 玲 341
順治時代的「長恨歌」:吳偉業《清涼山讚佛詩》主題探論 (北京)胡佳偉 355
論方苞《禮記析疑》即事之治的禮樂美學思想 (安徽)李忠超 371
桐城義法之新變與《左傳微》 (北京)吳敬堂 383
晚清詩人江湜在閩事跡考辨 (北京)余樂川 393
老子「道法自然」義研究 (北京)李玉琪 401
黃侃教授〈與長女念容函〉考述 (香港)何廣棪 417
一九○○至一九一二年香港教育制度的開端 (香港)陳志軒 421
論牟宗三判教思想中的心性之學 (北京)張豔麗 441
人際關係與商業營運──以中興銀行為例 (武漢)胡 孝 451
石排灣漁村水上話的語法 (香港)馮國強 461
A Study of Corporate Link in Relation to Corporate Culture of Lee Kum Kee—Si Li Ji Ren,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s (香港)Au Chi Kin 481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497
书名简译:新亚论丛.第二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