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文學.老屋.好料理
Kishu An: Memory of Food
從川端町的紀州庵到文學森林
是料理記憶,也是文學滋味
17位散文名家 × 念想的家常菜
談飲食、說軼事、念故人
把文學放進烹飪中,把念想的料理化作動心的文字
作家下廚烹調,也是一種創作,用鍋鏟揮灑出生活的藝術。
\\黃金陣容作家群 獨門料理幸福上桌//
●周夢蝶最愛的牛肉麵,出自哪位軍人作家的手藝?
●正統川菜其實不辣?!馬世芳透過作家莊祖宜,取得川菜妙方?
●林立青的職人料理「剝皮辣椒雞湯」,在不同工地特色就會改變?
●遍嚐義、荷、西、葡蛤蜊鮮魚的韓良憶,如何以獨步手法改良這道料理?
●以鹽漬、曝曬等方式保鮮的客家菜,有什麼特殊發展軌跡?
更多精彩內容:洪愛珠從蘆洲、南門市場找到冬瓜,復刻外婆冬瓜肉的美好滋味;瞿欣怡傳承母親的家常菜;為緩解職業婦女壓力,方梓變出「電鍋菜」……
「在紀州庵,品嚐的不只是美食,而是,每一次夾菜、每一口咀嚼,都像是在品味多彩繽紛的人生,感受世間誠悃動人的情誼。」──封德屏(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文訊》總編輯)
.作家說菜也下廚,帶你品嚐食物承載的時光故事
文友聚會,催生出周公讚不絕口的「張家牛肉麵」。作家廖玉蕙的芋香牛肉末,膾炙人口,是她開啟寫作之路的重要料理。馬世芳的川味椒麻雞,由作家莊祖宜提供醬汁祕方,經歷了什麼轉變,成為「思念的遠方滋味」……
文人說飲食,要好吃,也要有好故事,有人寫廚房傳技,有人寫親情回憶,更多寫出生活的痕跡。作家們用文字為家常飲食添上文學魅力,每個作家端上的,是私房菜,也是一篇篇文學作品。
.百年老屋復刻作家料理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位於川端町,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平松家族以故鄉「紀州」(きしゅう)命名。後續興建離屋、別館與日式庭園。二戰後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
2004年,紀州庵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落成,成為文學展演與推廣的重要基地。設有文創書店、演講空間及「風格茶館」,提供由文學名家設計的特色料理,巧妙融合文學與餐飲,再現百年前日式料理屋的風采。
目錄主編序:美食美文,相互輝映◎封德屏
周夢蝶指定料理:張拓蕪牛肉麵 樸月
思念,從這道說起:蛤蜊獅子頭 古月
魔幻料理:紅麴燒肉 方梓
味蕾是一座神祕的城:我和仙草雞 羅思容
被客家茶文化昇華的美食:客家粄圓與東方美人茶 吳德亮
過年才上桌的好滋味:蘇式熏魚 朱全斌
簡單美味的幸福:蹄花麵線、芋香牛肉末 廖玉蕙
旅行的味道:歐式番茄蛤蜊烤魚 韓良憶
小說家的私房料理:玻璃肉麻油麵線與莎梨酸菜鴨 凌煙
人生味,辣中帶甜:剝皮辣椒雞湯 林立青
想念遠方的滋味:川式椒麻雞 馬世芳
紀念李永平:胡椒豬肚湯 封德屏
我媽姓謝,名若君:南洋咖哩雞 蔡明亮
滿滿懷念:牛郎義大利麵、啤酒鴨 焦桐
尋常,才是最珍貴的:蛋餃與家常煎豬排 瞿欣怡
那一年,我可是吃素的:四時流蔬 古碧玲
鹹汫的日子:琥珀蒸肉餅(燉冬瓜肉) 洪愛珠
紀州庵年表
书名简译:文学.老屋.好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