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張看」現代:張愛玲的「新文學」(1917~1949)閱讀史研究
把張愛玲置於中國新文學的讀者與論者角色,從文獻學和閱讀史的雙軌視角,細緻地鉤沉張愛玲在不同互文中,如何採多種模式,將這些原著轉化為形塑其自身敘事美學的養分。作者的考索功力與對小說虛構本質的思辨,讓此書餘韻猶長。張氏閱讀史難以窮盡,也勢必保持開放,但本書對其新文學閱讀的主題分析和對張氏複寫行為的增補,別具示範作用。──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副教授、主任 林姵吟
張愛玲與中國新文學的關係惝恍迷離、曖昧難定:究竟是「中國新文學深植於我的心理背景」還是「根本中國新文藝我喜歡的少得幾乎沒有」?李璐接過挑戰,以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與內部閱讀史為研究路徑,對難稱豐富的材料追索搜集、集腋成裘,同時抽絲剝繭、分疏去妄,細審與再勘張愛玲的文學觀念與創作。全書論述扎實而靈動,讀得人心明眼亮,窺得了一個內在於中國新文學卻又獨闢支流、偏游而出的張愛玲。──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王宇平
本書特色
★挖掘張愛玲與中國新文學的交織關係,結合文獻學與閱讀史雙軌,探索張愛玲如何從中國新文學中汲取養分
★本書以扎根於細緻考證,展現張愛玲閱讀行為與創作的深層聯繫,是女性閱讀史的佳作
目錄序言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綜述(1943~202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第一章 新文學閱讀者張愛玲
第一節 張愛玲的中國近現代文學(1840~1949)閱讀史彙編
第二節 視野與選擇:張愛玲的新文學閱讀史分期
▏第二章 嵌套與重述:張愛玲小說中的新文學閱讀者
第一節 「張恨水小說裏的人」
第二節 符號化的新文學
第三節 農村書寫中的丁玲閱讀者
第四節 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魯迅閱讀者
▏第三章 對話與定位:張愛玲的新文學評論
第一節 回絕「躋身於魯迅老舍等之列」:「張看」《新青年》、《小說月報》作家
第二節 「決不會同意編入一本女作家選集」:「張看」中國現代女作家
第三節 「不高不低」:「張看」自我
結語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张看」现代:张爱玲的「新文学」(1917~1949)阅读史研究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