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的召喚:臺灣香奩體的風雅話語與詩歌美學(1816-1945)

US$14.69

【作者: 余育婷】
【出版社: 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分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9567096】

Available on backorder 允許無庫存下單

貨號: 9786269567096 分類:

Description

香草美人的召喚:臺灣香奩體的風雅話語與詩歌美學(1816-1945)

  臺灣香奩體的文學風潮,從清末開始逐漸流行,至日治時期不僅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削減光芒,反而大放異彩。特別是在詩社林立、詩人輩出的日治時代,香奩體成為在文學場域中佔位與爭奪象徵資本的最佳策略。過去香奩體被視為是「豔詩」,站在教化或正統的角度,往往不是特別看重,然而翻閱臺灣古典詩卻又發現香奩體的存在不容忽視。因此本書以「香奩體」為切入視角,透過風雅話語的建構、解構、重構,挖掘隱藏的抵抗精神,並豁顯華美詩風作為一種詩歌美學,實則反映追求「香草美人」的時代意義。目錄自序

1 導論
一、臺灣香奩體的意義
二、「香草美人」與「風雅話語」
三、 取徑方法
四、本書架構與各章出處

2 華美詩風的追求:清代臺灣香奩體的發展歷程與時代意義
一、香奩體的萌芽:從乾嘉到道咸時期
二、香奩體的流行:同光時期擊缽吟的興起
三、遊戲與豔情:清代臺灣擊缽吟與香奩體的相互影響
四、小結:清代臺灣香奩體的時代意義

3 建構風雅:洪棄生香奩體與遺民詩學
一、出風入雅:洪棄生的香奩體認識
二、乙未前後:洪棄生香奩體的書寫意義
三、豔情與寄託:日治時期的臺灣香奩風潮
四、小結:「香草美人」作為一種思維模式

4 殖民與遺民的焦慮:連橫香奩體與風雅論
回歸風雅:連橫對香奩體的認識與批評
二、風雅還是風流:連橫香奩體的香草美人與自我觀看
三、遺民焦慮:連橫香奩體的矛盾與意義
四、小結:風雅話語的衍異

5 遊戲還是抵抗:臺灣新竹枝詞與漢詩現代性
一、雜入豔情:從臺灣竹枝詞到「新」竹枝詞
二、遊戲文章不可輕:1930年代臺灣小報的竹枝詞
三、「小詩」與「雄文」的辯證:臺灣新竹枝詞的新變意義
四、小結:臺灣香奩體與漢詩現代性

6 結論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香草美人的召唤:台湾香夽体的风雅话语与诗歌美学(1816-1945)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香草美人的召喚:臺灣香奩體的風雅話語與詩歌美學(1816-1945)”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