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武漢
書寫時代的記憶與恐懼
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金石鉅著
2020年9月廖亦武出版了《當武漢病毒來臨》,以小說記錄並敘述了這場世紀瘟疫所引生的全球性災難,以及社會人心的毀滅性衝擊。2022年1月,廖亦武以此為底稿重新寫出《武漢》,先在德國出版,一出版就引起討論熱潮,反響巨大,繼之售出多語版權,是廖亦武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金石之作,也是中國底層書寫的新里程。
好評推薦
一書對一國!震撼世界的鉅著!——謝小韞(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這是一本描述「武漢病毒如何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學著作。如果將來的人類要回顧這段可怕的歷史,第一選擇就是閱讀這本書——廖亦武
廖亦武可能是當代中國最全面的編年史家(Liao Yiwu ist der wohl vielseitigste Chronist des zeitgenössischen Chinas)。——《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有他這樣的追索真相的人,在德國寫書、被翻譯、出版、受到歡迎,世界才有希望。」作為受邀貴賓的台灣外交官謝志偉在發佈會上說。是的,也只有在台灣,廖亦武的著作才能以母語出版,所以他覺得與這個國家是他的「母語祖國」。——《南德意志日報》,作者:Sabine Reithmaier
極度瘋狂的旅程,來自中國的廖亦武寫了一部關於武漢的精彩小說……如果你用中國人的眼光來讀這本書,就會立刻明白,在這樣的獨裁國家,記憶和記錄的重要性,甚至是最近的過去,以及眼下的文學抵抗必須是什麼樣子……這部偉大的著作是一個典範。——《時代周刊》,作者:Thomas E. Schmidt
廖亦武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光彩奪目。這位作者的力量,已經存在於他所有著作的語感中,他不迴避痛苦,不迴避恐怖,並由此發展出一種情景喜劇的活靈活現和一種驚人的異樣的溫柔。——《法蘭克福匯報》,作者:Mark Siemons
《武漢》:激動人心的虛構與事實的結合——作家和音樂家廖亦武是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現在他的新小說出版了。一次巨大的、令人興奮的全球化病毒時代的中國之旅。——柏林NDRD電臺文化節目
目錄前奏:闖入者
第一章:被強制封鎖的城市
第二章:源於法國的病毒監獄
第三章:誰在吃蝙蝠?
第四章:李文亮走了,真相已死
第五章:隔絕中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無症狀傳染者
第七章:穿越無人區
第八章:「國境線」兩邊
第九章:病毒出國了
第十章:科學家反對「陰謀論」
第十一章:超限戰
第十二章:皇上駕到
第十三章:偷渡賊回家
第十四章:失蹤人民共和國—希區考克的懸疑
尾聲:武漢輓歌
敘事詩:我唯一的武器是唾沫
註釋
致謝:無邊的亡靈翻開又闔上這本書—向參與創作它的朋友們致謝
緣起:《武漢》是怎樣寫出來的?
書評
記錄小說《武漢》踹穿北京的眩目偽裝—《新蘇黎世報》,Katharina Borchardt
在看不見的證人面前—《南德意志日報》,Tilman Spengler
「你們這些西方記者相當愚蠢」—《新蘇黎世報》,Katrin Buchenbacher
廖亦武:中國政府如何通過COVID-19 強化獨裁—德國RND 跨界傳媒公司,作者:Thorsten Fuchs
中國夢—法蘭克福匯報,作者:Mark Siemons
人們被當作病毒對待—柏林 TAZ(日報),作者:Fokke Joel
廖亦武—作者:Ian Johnson(張彥)
致讀者
书名简译:武汉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