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秋光侘寂
沉潛多年的作家吳鳴
橫空出筆,觸機生趣,意到神隨
平路 向陽 初安民 林文義 胡慧玲 廖玉蕙 熱情推薦
吳鳴有⼀枝好筆,音樂或書法,親情或治學,只要他心之所繫,情深不墜,卻又諧趣天成。尤其是那暗暗埋伏的轉折處——以「傅聰改變了我的後半生」為例,乍看題目,講的必然是琴藝吧,由傅雷而傅聰,以為寫的是⽂字機緣或者音樂啓蒙。⼀路讀下去,想著作者多麼有幸,跟偶像人物近身接觸。直到……麵攤那⼀段,情景在眼前,我們都有過那樣的瞬間,站在熱鬧的人聲之外,自己是泊車小弟還是帶位小妹?冷雨中,分不清碗裡的麵湯有沒有混著淚水。——平路
吳鳴年輕時就以散文名家,後以史論馳騁學界,閒來雅好音樂與書法,出入其中,優遊而自得。《秋光侘寂》收入其近年力作廿四篇,或懷往事,或寫童年;或談書藝,或敘愛樂;或論史事,或議時事。順手捻來,皆成佳篇,既顯其文章華采,也可見其治學之深、腹笥之廣以及視野之寬。——向陽
他溫潤的筆觸,如和煦春風,古雅的遣辭用句,在在可以窺見他厚實的中文訓練。然而有時,也可見到他凌厲筆鋒,熠熠生輝。——初安民。
生命的悲歡離合嗎?這新年代的台灣世情早不是昔時的美麗、純淨,作家吳鳴真切的現實觀察、體會,信不信,真或假,如臨反思,內心想是百般掙騰、糾葛、辯證……理想主義、美學意識,政治、人間紅塵,我們所眷愛的島鄉未來的沉鬱,難道還在天譴般的虛實交互折逆?豪情用筆,這本書足以呈示真情實意。——林文義
本書堪稱意到神隨的西方絮語散文。閒閒寫來,自成別趣。作者是歷史學者,也是追求閒情逸趣的風雅士子。雖謙稱專業之外都隨興,不求專精;其實筆到之處皆深刻,親情如此,史學固然,音樂、書法、茶道、飲食……也都面面俱到。——廖玉蕙
目錄推薦序 紀念:相與走過的青春/林文義
自序 秋光何以侘寂
卷一 卻顧所來徑
煮食懷念姆媽進行式
二姊和童年的紅蜻蜓
三姊的青春歲月
玉蟬姊的身影
回首來時路,人生如初見
從特遣兵到乞食講堂
卷二 音樂與書寫
重回黑膠唱片的懷抱
珍本與通行本
黑膠唱盤的故事
你可能不知道薩堤,但你一定聽過薩堤
盤帶機傳教士
從心上化為在手上的毛筆字書寫
記譜與背臨
手稿史料專題,教同學認漢字
卷三 文化切片
書海微塵,天寶遺事
傅聰改變了我的後半生
臺灣的歷史教科書與英雄系譜
生活史的文化觀察
誰的國語文教育
弱智化的流行語
卷四 生命的間隙
鐵人三項歸去來
拼裝車與混堆茶
桐花似雪,滿山瓣瓣跌
蓼莪之思,寫給十三學繡女兒的信
书名简译:秋光侘寂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