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本書在中國文化從傳統到現代轉變的視野中考察詩文評從傳統學問成為現代學術的歷程。現代學者以西方文化代表普遍的現代文化,認為現代的中國文學硏究應基於普遍統一的實即西方的文學觀念,傳統詩文評必以西方文學批評為標準與模式進行整理硏究始能成為現代學術。如何借西方文學批評的明鏡照見中國傳統詩文評之本來面目實為關鍵。現代學者對此問題的理解與實踐有別,所認識與呈現出的中國文學批評的面貌遂異。本書對現代學術史上代表性的學者與論著作了個案分析,探討其如何借鑒西方學術硏究中國傳統,彰顯其對於當下及未來硏究的啟發意義。目錄前言
第一章 現代精神與中國文學研究
一、西洋化與現代化
二、「近世精神」與中國文學研究
三、本位文化與文學遺產
四、普遍原理與民族文論
第二章 舊傳統與新思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一、新文學、文學批評與詩文評
二、西方文學批評的輸入與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知識基礎
三、整理國故與中國文學批評
四、第一部中國詩學專著:楊鴻烈《中國詩學大綱》
五、第一部中國文學批評史:陳鐘凡《中國文學批評史》
第三章 純文學、雜文學觀念與中國文學批評史
一、純文學、雜文學的提出與輸入
二、純文學、雜文學觀念的西方學術依據
三、純文學、雜文學之辨與中國文學觀念的進化
第四章 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朱自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體系研究
一、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
二、借鏡西方:將文學批評還給文學批評
三、本來面目:將中國的還給中國,時代的還給時代
四、中國間架與西方間架
五、《詩言志辨》與《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講義》
第五章 文學觀念與文學批評史: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及評論
一、塵封多年的事實:關於胡適〈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序〉
二、文學觀念與歷史分期:郭紹虞與胡適的對話
三、進化與復古:錢鍾書與郭紹虞的爭論
四、材料、方法與系統:朱自清的評價
五、一元與多元的史觀:林庚的比較性評論
第六章 從分化的發展到綜合的體例:重讀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
一、從「批評家的寫真」到「批評的歷史」:羅根澤的宣言
二、以「科學的方法」做「整理中國文學和哲學的事業」
三、分化的發展與分類文學史:羅根澤的文學史觀與著述體例
四、文學批評因時代、批評家與文體而變:史觀的調整與「綜合體」的確立
五、載道、緣情與中國文學觀念的演變
六、關於羅氏批評史的評價及其學術史地位
第七章 〈中國文學小史序論〉與錢鍾書的文學觀
一、對實證主義的造反:詞章之學與文學批評
三、從功能定義文學:動人與美感
三、文學批評與文學史
四、文學史:因果與分期
五、中國文學之特殊面貌:體制與品類
六、中國文學傳統:雅文學與俗文學
第八章 時代與格調之間:錢鍾書的《宋詩選注》
一、「宋人之詩」與「宋體之詩」
二、「唐體」與「宋體」
三、「好詩」及其標準
徵引文獻
书名简译: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从诗文评到文学批评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