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一窺作家寫作風潮的派系爭鳴
科技部為推廣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鼓勵學者專家與出版事業機構合作,以科技部補助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專題研究計畫重要研究成果為主要素材,創作並出版普及性叢書。為了引領讀者進入作家的心靈世界一探究竟,本叢書以深入淺出的評析來閱讀經典,將臺灣文學論述推介給大眾,並把當代文學的發展軸線及向度緩緩舒展於眼前,留下時代的見證。藉由本套叢書的出版,與社會大眾分享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1950年代的臺灣是個交錯複雜的年代,此時的政治、經濟正劇烈地轉換著,文學的面向因而充斥著對國家表達強烈意識的氛圍。臺灣歷經各種殖民經驗,戰後國民黨主導文藝政策,大量的反共文藝作品隨之而起,臺灣本土派系則無法給予認同,故產生紛雜的書寫系統與斷層,卻也豐富了臺灣文學的樣貌。應鳳凰的《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從官方、本土、大陸史家的角度,並透過各種因應而生的媒介以及各時期重要的作家,闡述1950年代起臺灣文學發軔萃鍊的過程,顯影台灣文學圖像。作者序 書卷多情似故人
第一章 1950年代文學環境與文學生態
1-1 為什麼「1950年代」?這十年文學發展有何特別?
1-2 「1950年代文學史」如何被書寫?
1-3 張道藩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
1-4 陳紀瀅與「中國文藝協會」
1-5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與「中國青年寫作協會」
1-6 文協與「文化清潔運動」
1-7 國防部與軍中文藝運動
第二章 1950年代文學傳媒─副刊、雜誌與出版社
2-1 文學媒體與文學傳播
2-2 林海音與《聯合報》副刊
2-3 黨營文學出版社
2-4 作家自營小型出版社
2-5 陳暉主持高雄「大業書店」
2-6 小說家辦雜誌:《寶島文藝》、《文壇》
2-7 新潮又浪漫的《野風》
2-8 美援與主流文壇:《文學雜誌》與《自由中國》文藝欄
2-9 官辦文藝雜誌:《文藝創作》、《軍中文摘》
2-10 省籍作家《文友通訊》
第三章 1950年代台灣詩壇
3-1 詩壇的形成
3-2 《新詩週刊》:戰後詩人首次集結
3-3 早期詩壇反共詩、抒情詩與格律詩
3-4 寫反共詩、領導現代派的紀弦
3-5 現代派詩人風景
3-6 覃子豪與「藍星詩社」
3-7 《創世紀》詩刊的創辦與成長
第四章 1950年代台灣小說
4-1 1950年代「小說界」與三類作家群
4-2 《海燕集》: 台灣第一部女性小說選
4-3 林海音《城南舊事》與女性意識小說
4-4 暢銷女作家的早期小說
4-5 1950年代女作家的反共小說
4-6 常見於各版文學史的反共小說
4-7 國民黨「文獎會」獎勵的反共小說
4-8 國民黨明令查禁的反共小說
4-9 《文友通訊》作家群及作品
第五章 1950年代台灣散文
5-1 1950年代散文現象與戰後文學傳統
5-2 《散文創作集》: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主編 (1958年)
5-3 女性抒情散文
5-4 方塊雜文
5-5 學者散文
最終章 1950年代台灣文學圖像
6-1 打開台灣「民國文壇」樣貌
6-2 「加圖」之文學史也只能薄薄一層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