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詩路

原始價格:US$17.75。目前價格:US$16.12。

  • 作者:林明德
  • 出版社:爾雅
  • 出版日期:2014/10/20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576395796
貨號: 9789576395796 分類:

Description

詩路

  為《詩路》說幾句話
  
  我出身南部小漁村,屬於窮鄉僻壤的地帶,世世代代以養麻薩末為業。
  
  吾鄉漁塭阡陌,防風林、沙灘、大海,一望無際;白天有海鳥、白鷺鷥起落,夜晚則濤聲到枕邊,伴人入眠。純樸是斯土斯民的共同印記,而力爭上游則是吾鄉子弟的基因。
  
  林家大多學歷不高,長輩雖鼓勵晚輩讀書上進,卻採取放任適性的態度。在這樣環境裡,我會走上讀書一途,顯然是爹娘鼓勵與自我抉擇雙重因素的影響。
  
  從小對經典就心存一份仰慕,小二聽張老師談《論語》,就主動寫筆記。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門聯,是我另類的書本,我經常逐戶細讀,默默背記。老師從山東流亡到臺灣,輾轉來永安,他教我們吟唱李白〈靜夜思〉,我印象特別深刻,他雙眼噙著淚水彈風琴教唱,那曲調如泣如訴,牽引出遙遠的鄉愁,也成為我生命中的第一首唐詩。
  
  高中青春浪漫,少年情懷總是詩,國文老師引領我們吟〈春望〉、讀〈琵琶行〉、誦〈長恨歌〉;我曾趁早自習偷偷翻閱幾回《紅樓夢》。一九六○年代,考上大學,隻身北上。那時流行存在主義,張秀亞老師啟迪我們讀詩、寫詩,讓我們在詩歌中尋找一些生命的回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卡之琳(一九一○︱二○○○)〈斷章〉
  
  在池塘裡  
  青蛙忽然跳進  
  水濺有聲  
  —松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俳句
  
  有次上課,老師在黑板以行草寫出這些詩句,全班同學靜默無聲,一時陷入沉思,各自玩味詩心。當下,我若有所得,內心泛起一片愉悅。從此,愛詩、讀詩、解詩、寫詩成為大學生涯的重要課外活動。那時,朱光潛先生幫我打開一扇美學的門扉,王夢鷗老師引導我認識語言的藝術,而艾略特的「歷史的意識」有如暗途一盞燈,從而培養我純正的文學趣味,並且以入門須正、朝夕諷誦作為進入詩世界的竅門。輔園時代,我嚮往先行代詩人,吟哦周夢蝶、羅門、洛夫、鄭愁予、余光中與楊牧……。在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轉益多師,規模大家,並且提筆邁上詩路。後來與好友籌組大地詩社,與羅青推動草原文學,開設新文藝講座,名家連袂到課堂上解讀一首詩的誕生……,這些經驗構築我的詩觀與美學:知感交迸,用心於字句之外。
  
  身處白色恐怖年代,曾多次探測聞一多〈死水〉的深度,在詩史尋找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而美麗島事件宛如一場洗禮,獨立思考判斷忽然覺醒,我在胡適〈威權〉找回那幾乎失蹤的心聲,努力探索〈老鴉〉,嘗試連結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肌理,重新詮釋文本的深層結構。
  
  一九八○年代,偶然的機緣接觸到民俗藝術,並且跨出學院,走入民間,親自領略另一種學問,斟酌雅俗三十多年,歸納出「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這個嚴肅的命題,並持續為它尋找答案,提供例證。
  
  一九九六年,揮別輔大,應聘彰師,跡近賴和,聆聽〈覺悟下的牲〉,一句「勇士當為義鬥爭」撞進我的心靈深處,彷彿是無聲的震撼,縈迴久久。
  
  「宛如追逐天地線的雁子,以飛行證明活著。」我在半線積極築夢:為國文系覓尋新路向;以人文投入行政團隊,共同追求大遠景;啟動文化工程,十年經營彰化學;整理王夢鷗老師文集,重現其文化智慧;尋訪民藝耆老,建構常民生命史;投入文化詮釋與批判,為文化政策提供一些觀點。二○一一年,我從四十年的教授生涯退休,卻又揭開人生的新起點。猶不能忘情田野踏查,持續挖掘人文資源,以例證俗之美,並且進行幾項學術工程,在人間世忙碌、奔馳。
  
  五十年來,我以詩記錄生命的軌跡,歷程幾個階段,共得二百一十九首,既展現生命風景,也成為一面鏡子,照見時光隧道中許許多多的自我。我的詩路始終貼緊生命歷程,與時俱變,從抒情敘事,到社會關懷,以至於文化詮釋與批判,風格可謂多樣。形式是分行詩,當中又以自由詩占多數,部分為格律詩與分段詩。詩篇或一行、二行、三行……至於組詩〈自述〉一四四行,相當多樣,任憑詩意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例如:
  
  我是追逐天地線的孤雁。(〈一行詩〉)
  
  平地造林純園訴說土地倫理,  
  人文傳世書屋牽繫臺灣子民。(〈給詩人吳晟〉)
  
  走進時光隧道  
  那句昂揚的「還我河山」,彷彿  
  低緩的回音:山.河.我.還。(〈金門印象十二首之十〉)
  
  等花事都過了  
  你,孤絕的英姿  
  千指崢嶸,高舉燦然  
  盞盞,寂寞的輝煌(〈木棉樹〉)
  
  其他,如〈一九七三〉、〈深入海流捕捉六棘鼻魚〉、〈空位子,等你〉、〈守護臺灣最後的溼地〉、〈臺灣是我們的依靠〉、〈關於飲酒的論述〉等詩,則發揮自由詩體的特色,運筆揮灑,無拘無束,唯一不變的原則是,意象鮮明,語言簡練,以求言近旨遠。
  
  特別要說明的是,附錄五首是二○一一年,我屆齡退休,王灝、林武憲等五人贈送的詩篇,詩短情厚,且留作紀念。
  
  二○一三年,我與隱地聯絡,沒想到促成一段文學因緣。他走踏文壇數十年,集小說、散文與出版於一身,五十五歲(一九九二)開始寫詩,「用十八年的時間縱橫呼嘯過詩海」(白靈語),出版五種詩集。聽說我寫詩五十年,想出詩集,大受感動。「林教授,這是文壇大消息,爾雅樂意為你出版。」他說著又主動邀約,我看得出那是出自以文字譜寫生命樂章的一份同情與尊重。於是,我答應了。
  
  半年前,蕭蕭、白靈兩位老友聽說我要出詩集,異口同聲說道:「寫詩五十年,詩集證明你的堅持,一定為您寫篇序,聊表祝賀之意。」我感動的說聲「多謝」。蕭蕭是我的學弟,大家在詩藝上切磋數十年;白靈為草根詩社同仁,算是知己。但我還是強調,文本的詮釋權屬於評論者,我絕對尊重,而且會虛心接納。名書法家杜忠誥教授特別為詩集題字,體勢流暢,柔中帶勁,平添不少光彩,真是感激不盡。
  
  古人十年磨一劍,我卻五十年完成《詩路》,可見其艱辛。感謝天地、父母、家人與師友,願這本詩集能與您們分享。
  
  詩路
序一 林明德詩路.詩錄林明德 蕭 蕭  三
序二 風雨煙霞一詩人 白 靈  九

歸三三
邁上六月的行程三五
玄思道上三七
雨後三八
雲飄三九
向鐘響處四 
遙寄關山四二
木棉的秋四三
秋的聯想四五
碑石之外四七
水情篇五 
給亭亭五二
一九七三五五
二行詩五六
 哀歌五七
那一徑菩提樹六三
木棉樹六四
夜在臺大六五
夜讀《紅樓夢》六六
相遇六七
飄搖的夢六八
現代春聯九副六九
阿媽的肖像七三
靜思七則七五
尋問七八
初訪賴和紀念館七九
賴和印象八 
大樓角落的紅花八一
香港,一九九七八二
靜靜翻閱妳的生命史八三
相招鬥鬧熱八六
讓我思考幾天八七
奔波八八
花蓮印象八九
變天九 
帶脈轉動九一
一行詩九二
生活片斷九三
鬧元宵九四
點上開學燈九五
二○○○年元宵九六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詩路”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