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連臺好戲:一代新聞工作者林今開重新素顏登場
演戲的作戲的看戲的,有時清明有時癡傻
〈包龍眼的紙〉,讓寫作名家張大春在臉書大讚不已!
〈啞寺之夢〉,21世紀現代人,絕對需要的無色無聲無視靜寂空間
〈李連春的連臺好戲〉,糧食局長以敬業精神與智慧導演「米戲」,厚植光復初期台灣農業。
〈郵差父子〉,老郵務員與兒子的時代之爭,輸給一齣情書事件?
〈機器人遊臺北〉,日本女孩來臺灣發現了機器人同類!
〈一縷青煙〉〈母難日〉,寫出堅忍慈愛的母親身影,母愛無敵永不過時。
〈殺手與神父〉,竟是同一人(但不是你以為的雙面人生)
30篇華語散文小品,
藉事寫人,寫人寫心,
幽默且深情,無比寫實真摯的一代記者健筆
拍案叫絕,睿智永藏
名人推薦
※TVBS新聞部總監、《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主持人──詹怡宜,專文推薦
※臺灣史專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前《台灣日報》記者 ──王御風,專文推薦
※臺灣文學研究專家、清傳高商校長──歐宗智,賞析推薦1 最早的一課
2 母難日
3 一縷青煙
4 強盜和乞丐
5 殺手與神父
6 一分之差
7 李連春的連臺好戲
8 包龍眼的紙
9 黑驢子之夢
10 焚稿嫁女報平安──喜帖
11 能傳家缽似君稀
12 月夜換馬奔豐田
13 機器人遊臺北
14 戲如人生
15 小就美
16 傳家之寶
17 高處不勝寒
18 郵差父子
19 花燭下的祈願
20 雨中殘荷
21 相看兩不厭
22 啞寺之夢
23 說「們們」
24 假冒
25 三面鏡子
26 「北京人」的遺風
27 老書僮遊美記
28 魚淵行動
29 死亡的迴響
30 兩個太陽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