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魯迅的焦慮與精神之戰
在魯迅的一生中,他始終抱著一種絕望抗戰的姿態,一種十分焦慮的心境,既與中國社會的老舊傳統鏖戰,又與民族的惰性決戰,還與自我的內心奮戰,魯迅的孤獨、痛苦、焦慮、絕望等也就始終存在其種種精神之戰中。
本著作以「魯迅的焦慮與精神之戰」為題,正在於突出魯迅本身及魯迅研究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本書特色
透過每一位研究魯迅的學者未發表的論文,深入了解魯學的方方面面,解構魯迅思想精隨的精神世界
序言:在魯迅研究的沃野上耕耘
文化視野
1936-1941:兩種焦慮──左翼文化界關於魯迅思想「轉變」討論的歷史考察
同遇與殊途──論胡適、魯迅的婚戀情感及其影響
被「浪子」反抗的「浪子之王」──論魯迅與亭子間文化
論《野草》的現代倫理價值
於「鬼氣」中「祛魅」──論魯迅與中國巫文化的精神之戰
前現代夢魘中的市民空間──論魯迅小說的城市書寫
都市憧憬與鄉村羈絆──海派文化視野觀照下的魯迅三十年代文藝活動
比較視閾
「個體」的生命力與烏合之「群眾」──作為表現主義戲劇的《鑄劍》
荒原狼 :魯迅小說與黑塞小說互闡
有意味的形式──論《故事新編》與《神曲•天堂篇》
略論魯迅和嵇康孤獨意識的異同
習以為常和迷茫不解處見醜惡與悲慘──論劉震雲小說中的魯迅因子
神性與魔性──魯迅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氣質比較論
「變」與「不變」之痛──芥川龍之介《鼻子》與魯迅《頭髮的故事》之比較
從童話色彩看《秋夜》的生命哲思──《小約翰》和《秋夜》之比較
文學觀念
魯迅與曾今可及其他從《中國小說史略》看魯迅的小說觀
從《中國小說史略》看魯迅的小說觀
歷史語境變遷中的疊合與參差──魯迅、陳映真文藝思想比較
論魯迅兒童觀與兒童文學觀
論《野草》中的「個人無治主義」傾向
小說天地
色彩:《呐喊》《彷徨》的視覺隱喻
魯迅《孔乙己》的戲劇性建構
簡論魯迅小說的死亡敘事與色彩運用
「使這世界顯得更真實」──論魯迅小說中的色彩意象
論魯迅小說中的「客子」形象
悲情魯鎮
論魯迅雜文的自然意象
悲情魯鎮──魯迅鄉土世界中現代知識份子形象探究
論魯迅《故事新編》中英雄的境地與出路
遺失的美好情愫──簡論《朝花夕拾》的情感抒寫與技巧
「冷」而有力的女強人──論《故事新編》中的女性形象
跋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