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意識的現形:新詩中的現象學
詩必然是意識的真實,現象學提供了我們發現詩之美好的一個真實管道,當現象學轉向對文學進行發現時,必然成為一種對意識與真實的批判,對作者意識的再發現,使表述從繁蕪中純粹出來,讓文學作品純粹是人類意識的一種表述方式,一種形式。
我們可以運用現象學方法剖析、梳理葉覓覓、隱地、向陽、蕭蕭、林婉瑜、白靈、黃河浪、張默等當代詩人的詩作,期望能夠在現象學的規範下,使那些隱藏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識描述性地、純粹性地現形,進而發現意識的真實。
本書特色
本書利用哲學中的現象學作為進路,剖析梳理隱地、向陽、蕭蕭等知名台灣當代詩人的詩作
現象學方法轉向對詩語言進行發現的初探之作
序 許又方
自序 意識在表述中的現形 劉益州
意識的表述形式:葉覓覓詩集《越車越遠》中的「自我」表述
自我與他者的呈現:隱地《詩歌舖》中主體際性敘述之研究
他者的綿延:向陽《歲月》中自我與生命時間意識的表述
空間與行動:蕭蕭《毫末天地》中空間意識的呈現
愛與主體的澄明:林婉瑜《索愛練習》中的意識呈現
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空間與他者:黃河浪《香江潮汐》中「香港」的空間表述
空間的想像與詮釋:論黃河浪《披黑紗的地球》旅遊詩中的時空想像
表述的視角:張默旅遊詩中「物我」視角的開展──以《獨釣空濛》為討論中心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