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現代記憶與實感經驗:現代中國文學散論集
本書分為三輯──
輯一
以施蟄存與《現代》雜誌為中心討論:知識份子的角色意識;《現代》雜誌的風貌與品格;在分殊與對立之外,《莊子》、《文選》之爭所體現的辯證與暗合;施蟄存的文學實踐之於海派文學──海派文學,不僅指建立在特定地域基礎上的文學空間(包括作家作品、風格流派……),也應包括文學生產和傳播方式以及整個文學生態所構成的文學制度和環境──的代表性。
輯二
關照的主題是「現代名教批判」,即:現代中國讀書人與知識份子,在身處名詞爆炸的情形中,在接受新知識、新思潮的過程中,一種反思性的應對與態度。論文中考察現代名教的具體形態、特徵、成因及危害;優秀知識份子對現代名教的警示、洞察與反抗;文學為名教批判提供的可能性。
輯三
為一組散論性的學術研究筆記,文中論及:章太炎語言文字觀的辨析;1930年代「青春文學」的讀後感;關於文學理論和方法中「研究的研究」。
本書特色
民初中國文學史全新觀點研究專著「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輯一 《現代》內外
現代知識份子的崗位:以施蟄存在「文學工廠」與「水沫社」時期的實踐為例
雙向的現代意識:《現代》的品格
「昔之殊途者同歸」:重識《莊子》、《文選》之爭
海派多元文化觀與商業環境中的斡旋
輯二 名教與實感
「名教」的現代重構、討論方法及其批判意義
胡適「名教批判」論綱
在偽士與名教的圍困中突圍
文學「實感」論──以魯迅、胡風提供的經驗為例
語言與「實感」──通過一封家書釋讀胡風的文字與理論形態
輯三 散論與札記
章太炎語言文字觀略說
漢園裡的青春:讀《斷章》和《畫夢錄》
一言何以成新說──關於文學史理論「共名與無名」的學習札記
站在「傳奇」與「詮釋」反面的沈從文研究──評張新穎《沈從文精讀》
跋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