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Bi-Xing, the Correlation of Inner Feeling and Outer Scene, and the Reading of Imagery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作者從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析論中國詩學的精神方向,著重「情景交融」的理論探源、理論基礎,並兼論王夫之的詩學體系。
中國文學傳統,以抒情詩為勝場,對於抒情詩的體式、美學分析,與由之而來的對抒情傳統之批評與討論甚多;尤其情與景的關係,向為中國詩歌理論裏的關鍵問題,宋以後的詩評家常強調「情景交融」的重要性。事實上,漢魏六朝的學者早已在「比興」和「物色」問題上討論到情與景的密切關係。本書從歷史的角度,追溯比興、物色、情景交融一線相承的發展脈絡,為中國詩論中的情景理論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圖像,不僅著重情景問題的理論分析,更有助於深入了解其理論意義。目錄「學術研究叢刊」出版緣起
2022年重刊本序
自序
第一章 「情景交融」理論探源
第一節 「情景交融」理論的歷史起點
第二節 「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
第三節 「情景交融」的美學論題
附 錄 「溫柔敦厚」釋義
第二章 「情景交融」的理論基礎(上):「比」、「興」
第一節 「比興」與兩漢詩學:美刺諷諭說
第二節 「比興」意義的轉變及其美學旨趣
第三節 「比興」意義的糾結釋例
第三章 「情景交融」的理論基礎(下):「物色」與「形似」
第一節 「物色」觀念的提出及其理論意義
第二節 「形似」觀念的發展與演變
第三節 「物色」與「形似」的美學旨趣
第四章 王夫之詩學體系析論
第一節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與《詩廣傳》的定位——兼論王夫之晚年的心境
第二節 《詩廣傳》的導情說及其與亞理斯多德「淨化]」說的比較
第三節 《薑齋詩話》與「情景交融」的理論架構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總結本論文的題旨與硏究方式
第二節 以往硏究成果的檢討
引用書目舉要
书名简译: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