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書寫者,看見
—隱地
二○一一年,我開始在《華副》寫「書寫者,看見」專欄,這一寫竟也寫了將近五年光景。
我非作家,也不是文學研究者,更非受過新聞採訪專業訓練的記者,開始寫「書寫者,看見」專欄稿時,我是毫無頭緒,不知從何寫起,完全無以知名度與否,來取決被寫者對象,我先從已拍過的作家、從日常點滴為先行,在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連結開始寫起,比如說寫專欄之前,先去新店請奚淞老師幫專欄名稱題字、在青田街巧見前輩詩人周夢蝶、丹扉老師打電話來約我,到西門町吃麻辣火鍋、去給剛辭世的楚戈上香、參加商禽的告別式等等。專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一篇篇抒展開來,接著寫幾位已辭世的前輩作家,與他們生前往來的回憶,更進而前去拜訪作家,談不上採訪,可說是聊天、閒談,在對話過程中,尋找有趣、有意思,可寫文的題材。
去年出版《作家的書房》之後,有書友與讀者狐疑地問我,書裡採訪的作家名單,是如何挑選的?怎麼有些早已不寫了,或者連聽都沒聽說過的作家也收入其中?我回說台灣的作家並非只有檯面上經常曝光的那些作家,還有很多作家不見得有機會,能在顯眼的主流媒體上發表作品,但他們仍持續創作著,也持續在發表作品,只是你不知道、你沒花心思去看見而已。拍作家多年來,我一向不會把作家的名字與作品,分類為,有名、不有名,好、不好,有聽過、沒聽過,這種對比的差別。對我來說,每位作家的作品,都有其生命的特色與風格。作家卸下書寫的光環,其實是與一般大眾沒兩樣,作家只是多了會思想、書寫的才能,回到現實生活,他們還是同樣得面對尋常人的愛情、婚姻、錢財等各個階段層面的問題,生老病死,必然少不了。
感謝《華副》主編羊姐提供我書寫的發表園地,感謝每一位願意接受我訪談的作家,謝謝您們人生經驗的分享,一切盡在不言中……。
前言/也說說,我寫專欄的經過
靜淨敬的喜悅/奚淞
與貓的影像定格/心岱
可移動的城市風景/周夢蝶
一只皮箱的回憶/丹扉
聲音的記憶/陳思宏
叫著我當年的名字/夏烈
人生難以逆料/楚戈
遲來的春天/蕭白
夢裡的梔子花/陳育虹
記憶的叢林/莊仁傑
死亡的宣告/賴玉枝
撤離的前夕/王丹
溺愛的方式/鄭明娳
陪牠走過一段/紀大偉
最愛的往事/鍾曉陽
遠方有多遠/杜十三
午後時光/樸月
孤獨的旅程/沙漠
也是秋天/王渝
時移往事/朵思
天國的聲音/杏林子
我懂那個詩人/張堃
報童憶往/隱地
在觀音的慈眉底下/愚溪
傅博憶往/傅博
暮光秋色/潘人木
照像之外/劉枋
敬畏生命/曹永洋
化不開的一面湖水/吳宏一
環繞在荊棘上的蝴蝶/張娟芬
幕緩緩的降了/楊光中
再覆長青/李長青
花開花落/花開花落
白櫻綻放的前夜/楊風
上帝的女兒/古月
寫給永恆的戀人/景翔
詩壇的火車頭/張默
黑的夜行者/李煒
落地生根/凌煙
種樹的男人/菩提
我們共同的阿背/楊樹清
午後尋光/郭強生
童年往事/林佛兒南方的青春/林瑞明
好美好美/洛冰
走過生死邊緣/楊邦尼
好久不見/王墨林
我的痛苦是我的幸運/楊索
愛你像愛自己的母親/吳晟
後記/記一段因緣,以備忘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