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學人側影
用文字補捉這個時代的學人群像,速寫近代學術的真精神。
那天深夜和余先生步行到唐人街吃宵夜,我聽余先生一再說:「學問說穿了就是『敬業』兩字。」從古人的「聞道」到余先生的「敬業」,我靈光一閃,似乎看到近代學術的真精神。[余英時篇]
/她為帶領這群懵懵懂懂的學生攻下英文的灘頭堡,讓我們不再懼怕外語閱讀,立意為小子打開窺探西方文化的一個小窗口,委實煞費苦心。[齊邦媛篇]
乍聽杜希德的讚美,令史景遷大大出乎意外,經我婉轉解說之下,蓋緣杜師酒後吐真言;史景遷方才釋然。剎那間,我頓時體會到,他終因嚴師的肯定,喜形於色的一面。[史景遷篇]
序
一、我的老師
師門六年記:一九七七—一九八三
我們的英文啟蒙者:齊邦媛先生
哈佛之愛:追憶蕭啟慶老師
長者之愛:追憶余國藩院士
本土人類學的先驅:懷念李亦園老師
二、同門好友
杜贊奇,我的同學!
坐擁五個書桌的學者:孫康宜
真假聖人:側寫王德威
遇見「姚晨」
沙漠的智者:田浩教授
三、國際學人
與桑代爾教授一席談
東瀛學人印象記
杜希德與史景遷
唐獎點滴:斯波義信的兩隻鳥兒
與阿多格教授餐敘
四、學術時刻
文學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王冕之死
兩難的抉擇:王國維的哲學時刻
以序為書:評介《朱熹的歷史世界》
《野叟曝言》與孔廟文化
附錄(一):思想的蘆葦──一位研究者的告白
附錄(二):找到史家的恰當位置——台灣名學者黃進興的當代史學之旅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