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醫問套書】(二冊):《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Original price was: US$46.04.Current price is: US$40.58.

【作者: 余浩,鄭黎】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127】
【分類: 醫療保健】
【類型: 紙本印刷】
【ISBN: 2718663900312】

SKU: 2718663900312 Category:

Description

【醫問套書】(二冊):《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一張圖,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學中醫不難,關鍵在於平衡!

  作者余浩以一個醫病指南針,

  釐清人體陰陽五行運作的蹺蹺板關係,

  讓你掌握五臟六腑變化的關鍵點,找出疾病的源頭。

 

  一個醫病指南針,能讓疾病無所遁逃!

  中醫通過醫病指南針,也就是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

  能直觀人體五臟的關係、五行的互動以及陰陽的轉換。

 

  當指南針上的兩輪轉動是順暢平衡的,人的臟腑、氣血自然都健康;

  當兩輪運轉一旦卡住了,人就會生病。

 

  所謂擒賊先擒王,中醫找到了輪子卡住的地方,就找到了生病的真正原因,

  因此,想治療疾病就要修復被卡住的輪子,讓它恢復正常轉動就行了。

 

本書簡介

 

  作者余浩自幼受曾祖父啟蒙,有著傳統中醫成長歷程,他經由對傳統醫典及歷代醫家的學習、歸納和自己的臨床實踐,以一個醫病指南針(即「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釐清人體臟腑陰陽升降氣機對流的蹺蹺板關係,找出疾病的源頭。

 

  同時,透過此圖層層剖析中醫醫理、藥方、治法、中藥等理論,將人體生理病理化繁為簡,讓中醫入門者提綱挈領,不走彎路;對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望洋興嘆,進而喪失學習信心者,建立從「一」的層面來辨證論治,從根本上把握住中醫的脈搏。全書共有12條治病思路,涵蓋中醫最基本的觀念,以及對中藥、组方、病機、治法的分析與辨證論治,讓你知其然,同時知其所以然。此外,提供18種常見疾病和醫案51例,讓你對中醫治病思路更具穿透力。

 

  掌握中醫治病思路,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思路1陰陽是中醫的大根本

  思路2五行是中醫的大框架

  思路3每個中醫心裡都有一個醫病指南針

  思路4每一味藥都來自大自然,用對了最重要!

  思路5看病開方就像用兵布陣──從22帖常見藥方看治病思路

  思路6中醫斷病也有一套精密儀器──切、望、聞、問四診的精妙診斷

  思路7如何看病機,斷病源──教你看懂25條病機的道理

  思路8掌握治病八法,才能守固出奇──汗、吐、下、消、和、清、溫、補

  思路9看不見本質,就掌握不了醫理──醫病指南針一分析,便能一目了然

  思路10臨床18例──18種常見疾病的治病道理

  思路11醫案51例──51個疑難病例如何藥到病除

  思路12學習中醫的精神──實踐與堅持

 

醫界聯合推薦(依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沈邑穎(佛教慈濟綜合醫院關山分院中醫科主任)

  沈建忠(長庚大學中醫學系系主任/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

  孫茂峰(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張永賢(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陳福展(高雄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蔡金川(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系主任/義大醫院中醫部部長)  

 

  《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中醫人人可學,也人人該學

  太爺運用巧思,深入淺出地將醫學知識融入在生活中……

 

  為了讓七歲又貪玩的我體會切脈,太爺想了許多方法——

  他帶我放風箏,要我用三根指頭緊貼在風箏線上,

  從風箏線上紙片的振動,猜出線上串了幾張紙;

  為了訓練我雙手的靈活性及敏感度,太爺與我比賽抓泥鰍,

  不僅得抓得快又多,還得不傷著泥鰍才行!

  

  感動幾十萬讀者的網路熱文!

  連續十六周榮登中文網路商城「當當網」的暢銷榜!

  

  ◎從釣魚中明白中風的預防

  太爺指著水中的浮標對我講:「浮標向上浮,我們假設為陽;沈子向下沈,我們假設為陰。它們兩個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當力量相當時,浮標就會直立在水面上。如果沈子太重,浮標就會被拉到水裡;如果沈子太輕了,浮標就會平躺在水面上。」

 

  「在我們人體也是一樣的,上為陽,下為陰,陰陽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形成一種平衡,醫學上稱為陰能涵陽。如果下面陰氣不足,陽氣……。」

 

  「陽氣就會上竄?升得太過?」我接過話頭來說。

 

  「是啊,人體陽氣上升太過,腦袋中的血管就會脹破,這就是中風了。就好像吹氣球,使勁地吹,就會爆炸的。」

 

  「你說人在中風之前應該怎麼辦?」太爺試探著問我。

  於是我小聲地說:「那就加個沈子試試!」

 

  「這就對了,中風發作前,除了考慮給病人加『沈子』,難道就不能向下扯陽氣啊?就像這魚扯鉤一樣?」太爺反問道。

 

  太爺看著我不出聲,接著說:「加『沈子』就是補養陰分,陰分足了,陽氣自然受到牽拉,不會上升太過,這是治本,得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最快的辦法是引氣下行。拉動上面的陽氣向下運行,就好像魚咬鉤向下拉浮標一樣啊!」

 

  這是一本令人驚喜又感動的習醫故事。

 

  本書作者不到四歲,便開始在太爺(曾祖父)的悉心教導與刻意栽培下,學習了陰陽、五行、脈診、望診和臨床知識……。中醫形而上的思想、內蘊的精神以及治病的思路,都透過太爺所深諳的大自然陰陽之道,在尋常生活裡應機教導,給予作者源源不絕的引導和啟發,讓作者最終成功地走上了中醫之路。

 

  太爺是個地方有名的中醫,村裡的鄰居親戚都是他的病人,山裡的藥材、屋邊的植物就是他的藥鋪子,他透過上山採藥、抓泥鰍、釣魚、放風箏、吹笛子、做對聯等等……這樣稀鬆平常的兒時遊戲,讓中醫看不到、說不清、摸不著的深邃道理變得易懂、易學;更讓生活中平凡不過的植物或草藥,展現出神奇又神速的治病功效。

 

  作者不僅帶領我們看見他兒時跟著太爺進入一堂堂趣味橫生的中醫課程,更一路前進到長大後讀醫、行醫的過程,分享他所經歷到的艱辛、困頓、徬徨、堅持的心路歷程,以及與民間、醫界、藥農,甚至世外高人真切至性的交流。對於中醫門外漢而言,閱讀此書能從中窺見中醫博大精深又「簡、便、廉、驗」的奧妙精髓,並由衷發出這樣的讚嘆:中醫原來是這樣啊!而對於中醫學習者或是中醫師來說,不僅能在其中得到學院之外的啟發,更能各取所需,從中有所領悟。

书名简译 : 【医问套书】(二册):《医问:中医治病的12条思路》、《跟着太爷学中医: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醫問套書】(二冊):《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