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說壞消息的藝術:在醫療裡,找回彼此信賴的溝通方式

1 則顧客評價

原始價格:US$20.06。目前價格:US$19.07。

  • 作者:雅利德・席胡利
  • 譯者:王榮輝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571380827
Purchase this product now and earn 19 Reward Points!
貨號: 9789571380827 分類:

Description

說壞消息的藝術:在醫療裡,找回彼此信賴的溝通方式

「我們必須告訴你……」
「我想在今天下午和你討論檢查結果……」
「很抱歉,你沒有通過試用期……」
無論身處何種行業,說壞消息永遠是最艱困的一關
卻能成為真正開啟彼此信賴的契機

  伏爾泰曾說:「你所說的一切都應該是真實的,但並非所有真實的事你都應該說。」

  妥善地將壞消息傳達給他人是十分艱困的溝通藝術,得兼具同理心,帶有技巧與情感進行交談。德國名醫雅利德.席胡利醫師時常需要告知病患及家屬生死交關的消息,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使他深知許多醫療爭議皆來自失敗的對話技巧。本書即是他將多年執醫心得化為文字,傳授後輩與一般大眾,如何透過良好的溝通化解尷尬與忌諱,讓說壞消息的場合變得容易。

  在本書裡,席胡利以美國癌症中心醫師華特・貝勒的「SPIKES」溝通法為主,輔以醫院現場與人生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將說話的藝術運用於日常。其中有癌症患者就醫的故事、有兒子開心帶父母度假父親卻突然暴斃的故事、有年輕員警通知老父他的兒子車禍身亡的故事、有席胡利坦言自己面臨母親過世的故事、也有在火車上與刑警交換告知壞消息經驗的故事……

  當他人經歷巨大的痛苦時,即便是些微的慰藉都能發揮巨大作用。適時地穿插好消息與壞消息、以同理心面對每一次對話,都能有效解除當事人的壓力。席胡利以自身經驗告訴我們,說壞消息並非帶來噩耗的艱鉅任務,而是重新開啟信任、帶來正向影響的契機。

  【風行全球的SPIKES病情告知六步驟】
  S為對話做準備。
  P先行瞭解病患的理解能力
  I病患或許能夠接受到什麼程度?
  K在告知壞消息前先說明對話宗旨。
  E觀察整個情況與對話對象的反應。
  S試著讓病患主動參與接下來的應對方案的決定。

名人推薦

  朱為民(臺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黃軒(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學中心副主任)、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真誠推薦

 
  你以為只有醫師需要學會說壞消息嗎?不,每個人都常常要告知壞消息。壞消息的定義是:跟自己的期待有一百八十度落差的訊息,都是壞消息。
  日常生活中需要跟朋友說:今天臨時有事無法赴約。工作上必須告知老闆無法如期完成工作,或甚至更嚴肅一點,需要跟伴侶說「我要跟你分手」諸如此類的都是壞消息。身為一個老年醫學和安寧緩和專科醫師,告知壞消息這件事,我幾乎天天都在做,而作者在書中大力推崇的SPIKE溝通法,不僅在醫療臨床非常實用,生活中我也常常使用。
  這本書推薦給以下三種人:第一線醫療人員、經常面對主管與客戶的職場工作者、覺得壞消息很難開口的社會大眾。相信大家看完後,日常的對話就不再令人苦惱了。──朱為民(臺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告知壞消息,是重症專科醫師的工作之一。我在加護病房沒有機會告知好消息,是因為毎位躺著的病人都是病危狀況,更諷刺的是,醫療常規告知的往往不會是家屬和病人期待的結果,於是我學會傾聽家屬、感受病患壓抑的期昐,「察言觀色」成為了我和他們溝通的調節工具。一邊協助家屬整理紛亂情緒,同時等待病人準備好面對死亡,畢竟在死神戰線上,我的手中從來沒有什麼好消息,除了善終自主……的好消息!──黃軒(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學中心副主任)

  席胡利提倡一種情感、個性與關係在其中扮演要角的醫學。──《法蘭克福匯報週日版》

  許多醫師都難以有技巧且充滿感情地與病患交談。本書教導了我們轉達壞消息的藝術。──《亮點週刊》

  席胡利積極尋找種種準則,藉以幫助我們兼具同理心與建設性地轉達攸關生死的確診消息。──《西德廣播公司》
 

「請進!」──醫病雙方的會面時刻

誰需要這本書,還有,為何必須撰寫這本書?
「告知壞消息」的歷史
難以忍受的恐懼
該如何學習「溝通」?又該怎麼教?
案例故事──阿加迪爾
接受壞消息,需要時間與空間

如何妥善傳達壞消息
選擇良好時機──主任醫師巡房?
案例故事──散步
為一場攸關生死的對話做好妥善的準備
試著轉換立場──患者對於一位好醫師有何期待?
意識到自己的角色
案例故事──「醫生,我的聲音沙啞原因何在?」
如何展開告知壞消息的對話
溝通問題
為何有時沉默是最好的答案
案例故事──在樓梯間
關鍵問題
真實和信任
給予「疾病理論」空間並且相互討論
案例故事──馬梅德
消息
善待周圍環境──贏得親友作為盟友
是什麼幫助人們面對壞消息?
案例故事──跳樓
多了解患者的人生經驗
精神性──絕望時刻的希望
案例故事──「我不會放棄」
結束並記錄對話
「媽媽病得很嚴重」
醫療以外的例子
案例故事──父親與年輕員警

尋找好消息
視角轉換
以來自夜晚的好消息結束一天的工作
案例故事──花格貝母
壞事裡的好事──時機很重要
案例故事──再次看診

換位思考是最佳方式
我最悲傷與最美好的消息
案例故事──蘇姍娜.席克勒後來怎麼了?

附錄:對於幫助者、消息接收者與家屬的幫助
「SPIKES」法簡略版
傳達死訊的原則
爆料壞消息──研討課
告知壞消息對話的檢查清單

學術參考文獻選
謝詞  

 

书名简译 : 说坏消息的艺术:在医疗里,找回彼此信赖的沟通方式

說壞消息的藝術:在醫療裡,找回彼此信賴的溝通方式 共有 1 則評價

  1. Tplaza Editor

    When others experience great pain, even the slightest comfort can play a huge role. Interspersing good news and bad news in a timely manner, and facing every conversation with empath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ssure on the parties. Dr. Sehouli tells us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that saying bad news is not an arduous task that brings bad news, but an opportunity to reopen trust and bring positive effects.

新增評價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