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正丈的臺灣民主化現場【作者限量簽名版】
台湾の半世紀:民主化と台湾化の現場
目錄推薦語
推薦序 共感與同行:若林正丈的半世紀臺灣研究之路/吳密察
序章 臺灣現代史上的一九四九年與一九七二年
第I部 踏查民主化的現場──從反對勢力切入
第一章 臺日斷交之際──臺灣研究的開始與首次訪問臺灣
1 開始臺灣研究時──在缺乏關注與被輕視之
2 「蔣介石逃到了一個好地方」──「主觀印象」開始崩毀
3 葉榮鐘先生的「述史之志」──殖民地期知識分子思索後殖民的歲月
第二章 觸及民主化的胎動
1 一九八〇年春,民生西路的西餐廳「波麗路」
2 兩個震撼──林義雄「滅門」事件與作家葉石濤的一席話
3 開始政治研究前的迂迴之途
4 「我們等不了」──一九八二年夏天與「黨外」的相會
5 與臺南的朋友──林瑞明初逢的夏天
第三章 在「自由的空隙」中站起的臺灣國族主義
1 還給悲劇的受害者正義與道歉──一九八三年的「增額立委選舉」
2 「臺灣前途由臺灣人民自決」的登場
3 傾聽在戒嚴令下的民主化跫音──之後仍繼續「選舉參觀」
4 威權主義選舉下產生的獨特政治詞彙
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佔人口多數的「臺灣人」──國民黨無法完全滲透、控制之處
6 從狹窄的自由空隙中往上爬──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黨外」民主運動
第四章 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動搖
1 從香港以筆名撰寫「江南暗殺事件」
2 「李登輝將成為臺灣的沙達特」
3 未送達的論文抽印本──被「警總」攔截的郵件
4 在野黨組黨時認識前政治犯柯旗化老師
5 《臺灣監獄島》與柯旗化老師之夢
6 在「諸帝國邊緣」掙扎求存的臺灣人──老社會主義者楊逵的後殖民歲月
7 「瀕死化的戒嚴令」──民主進步黨的誕生
8 「東大的老師進行臺灣研究?」──社會上的矚目及引發的漣漪
9 接觸臺灣學術界的新思潮──第一本臺灣政治研究專書
第五章 民主化與「走鋼索的人」李登輝的鬥爭──諦觀「憲政改革」的政治過程
1 「向若林詢問選舉評論」──與李登輝的第一次接觸
2 「我是走鋼索的人啊」──首次進入總統府,首次與李登輝見面
3 「你的書中有不正確之處」──首次單獨會見李登輝
4 「臺灣人的心,日本人的做法,西歐的政治思想,中國式的皇帝」──一九九○年臺灣人心中的李登輝
5 國會全面改選,轉變的社會氛圍──臺灣的「渦漩選舉」
6 歷史性總統大選前的臺灣──開始在中央研究院展開長期研究
7 民主化的集大成──見證臺灣史上首次總統直選
第六章 成立日本臺灣學會──理解臺灣的知識基礎建設
1 「大家來此集合!」,朝著成立「日本臺灣學會」邁進
2 日本臺灣學會成立大會
3 之後的日本臺灣學會
4 從缺乏關心轉變為強烈關心與共鳴──日本社會對臺灣認知的變化
第II部 發現臺灣化的脈動──觀察認同中的政治背景
第七章 新興民主體制啟航──總統選舉譜出政治節奏
1 臺灣民主制度的啟航
2 「臺灣之子」陳水扁的榮光與挫折──新興民主體制的試煉
3 關於之後的李登輝
第八章 在大國的夾縫間──政治上出現「中國要素」與美中對立
1 北京與華府「不歡迎的人物」
2 「七二年體制」的新脈絡──「中國要素」的作用與反作用
第九章 提出中華民國臺灣化論──臺灣政治研究的轉折點
1 中華民國臺灣化論的提出──樹立思考戰後臺灣政治史的工具
2 中華民國臺灣化論的概略
第十章 中華民國臺灣化的不均衡開展──新興民主體制下的國家重構與國民重構
1 《臺灣的政治》中的未解問題
2 止步不前的國家重構
3 漸進式的國民重構──「中國要素」的波動
終章 展演的主權──「臺灣尚待定義?」
後記
书名简译:台湾政治有意思!若林正丈的台湾民主化现场【作者限量签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