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邏輯研究 第二卷 :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 第二部分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weiter Band, Zweiter Teil, Untersuchungen zur Phänomenologie und Theorie der Erkenntnis
★「現象學」突破性著作、最重要著作,開啟哲學新時代。
★哲學自康德以來所做出的第一個偉大進步。——狄爾泰
《邏輯研究》第一版發表於1900、1901年,可說是20世紀一聲開門禮炮。隨著這部著作發表,歐洲形成「現象學運動」,「現象學」亦被視為20世紀以來最重要哲學思潮,其影響力也不限於哲學而擴及其他領域。
《邏輯研究》共分二卷,本書為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第二部分,為《邏輯研究》尾聲——第六研究 現象學的認識啟蒙之要素,是「整部著作所提供的範圍最廣、實事上最成熟,而且可能也是成果最豐富的一項研究。」(胡塞爾《邏輯研究.作者本人告示》)
本書以一個特殊問題——非客體化行為,諸如問題、期望、命令等等,是否能夠像表象和判斷那樣在相同的意義上經歷「表達」為出發點,第一篇闡釋客體化「意指」與「充實」的本質,並且澄清認識就是對客體化充實的綜合。第二篇揭示出了任何一門未來現象學和認識論的基石。第三篇具有附錄性質,對前面已提到的引導問題的澄清。最後附一個簡短論述:外感知與內感知,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
目錄《邏輯研究》第二卷 《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第二部分
第二版前言
第六研究 現象學的認識啟蒙之要素
引 論
第一篇 客體化的意向與充實。認識作為充實的綜合以及綜合的各個階段
第一章 含義意向與含義充實
第二章 對客體化意向以及它們透過充實綜合的區別而形成本質變種的間接特徵描述
第三章 認識階段的現象學
第四章 相容性與不相容性
第五章 相即性的理想。明見與真理
第二篇 感性與知性
第六章 感性直觀與範疇直觀
第七章 關於範疇代現的研究
第八章 本真思維與非本真思維的先天規律
第三篇 對引導性問題的澄清
第九章 非客體化行為作為虛假的含義充實
附錄 外感知與內感知。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
作者本人告示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譯後記一
譯後記二
埃德蒙德‧胡塞爾年表
书名简译:逻辑研究 第二卷: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 第二部分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