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東方英語詩的開創者朗費羅:一首〈人生頌〉將西洋詩引入大清,以文學展現靈魂,美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懂七國語言,不到三十歲就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其〈人生頌〉是全世界第一首被譯為中文的英語詩,
連歷經道光至光緒四代的大清國權臣董恂都超愛!
將其書於扇面,再回贈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他……
身為浪漫主義代表詩人,面對社會議題卻一點也不含糊,
將生命奉獻給文學,詠出國民真切而飽滿的靈魂——
▎與南方農場主為敵,創作反奴隸制詩歌
朗費羅的父親熱衷於廢奴運動,朗費羅也繼承該思想,
出版批判蓄奴甚至某些廢奴派的詩集,震驚了當時的美國人,
就連平日對該議題未強烈表態的人,也讚賞其主張的意義性。
不過另一方面,廢奴文學家受到的抨擊同樣是很嚴厲的,
喬治.倫特是朗費羅欣賞的作家,卻堅決反對廢奴運動,
朗費羅為此寫了一封書信,信中提出了以下主張:
「奴隸制的存在是基於強權創造出的正義的謬論。」
「我對於去做正義的事情充滿無限信念,不擔心會遭遇任何邪惡的結果。」
「當整個國家的民眾都發自內心地希望廢除奴隸制的時候,我們最後必然能夠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寧願餓死,也不從事與文學無關的職業
朗費羅是鮑登學院的高材生,但他從來不在意這份文憑,
他認為自己必須堅持文學創作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
這並不是說朗費羅將文學視為優先選擇,而是唯一志向,
他在寫給好友的信中明確提到:
「除了從事文學創作之外,我不願意學習任何專業。」
又連續寫了好幾封信向家人表明自己的理想,
面對兒子的執著,這位父親以非常豁達的態度來回覆,
本書收錄多篇父子倆溫馨真摯的信件,再現一代詩人的成長環境!
▎詩歌的作用:透過文字的力量表達國家精神
朗費羅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於遼闊的疆域和一些表面事物,
而在於國民的智慧,在於該國人民道德本性的深度與高度。
所以他希望將詩歌與歷史做結合,進而表達出國家的精神
——原創性與民族性,朗費羅一直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創作。
「認真遵循你的內心,然後將你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不僅要以自然的方式去創作,而且絕對不要根據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去創作,不要因為閱讀了一些優秀的詩歌作品,就想著去模仿他們的這些作品。」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哈佛學院院刊》刊載的相關資料,詳細記錄了朗費羅的一生;
◎本書增加了朗費羅第一位夫人的通信錄,講述朗費羅早期的婚姻生活及他第一次旅歐經歷;
◎本書節選朗費羅從大學生涯至其人生終點的文章,揭示了朗費羅的人生觀與思想的發展脈絡,及他善用美國民眾的生活素材,以此創作出極具本土文化的文學作品。
目錄前言
第一章 大藝術家朗費羅
第二章 出生,童年時期與青年時期
第三章 初嘗創作
第四章 將文學視為人生追求
第五章 首次前往歐洲
第六章 結婚以及在布倫瑞克的生活
第七章 打下的基礎
第八章 獲得哈佛學院的任命和再赴歐洲
第九章 朗費羅夫人染病與去世
第十章 克雷吉屋
第十一章 《海柏利昂》及其反響
第十二章 《夜籟》
第十三章 第三次前往歐洲
第十四章 創作反奴隸制詩歌與第二次婚姻
第十五章 在劍橋的學術生活
第十六章 在劍橋的文學生活
第十七章 辭去教授職位—朗費羅夫人的去世
第十八章 漂泊不定的人
第十九章 最後一次前往歐洲
第二十章 但丁
第二十一章 崇高的曲調:基督
第二十二章 西敏寺
第二十三章 詩人朗費羅
第二十四章 朗費羅其人
附錄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