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Original price was: US$20.26.Current price is: US$17.86.

【作者: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徐祥弼,廖品硯,張尹嚴,陳玄博,曾聖軒,蔡霖東,葉育昕,林南彤,林于玄】
【出版社: 前衛】
【出版日期: 2022-02-28】
【分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裝訂: 平裝】
【印刷: 全彩印刷】
【ISBN: 9786267076149】

Out of stock

SKU: 9786267076149 Category:

Description

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是誰在暗夜中述說,那些不被允許的禁忌
  關於二二八及那些過於沉痛的悲傷
  這是屬於我們,臺灣人的不沉默紀錄

  ★戒嚴時期竟然有臺大學生跑去潑曾任臺灣警備司令、參謀總長的「高雄屠夫」彭孟緝大宅?本書專訪事件參與者王增齊與劉一德親身講述事發經過。
  ★二二八事件後,那群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該何去何從?
  ★白色恐怖時期,臺灣有廟宇在偷偷祭祀二二八受難者?
  ★為什麼史明與王育德在海外突然就開始寫起了歷史?
  ★《重構二二八》作者陳翠蓮教授是怎麼從一名小記者投身二二八研究?
  ★108課綱的高中生他們眼中的二二八是……?

  就算國民黨在漫長的年代裡強制人民遺忘二二八,就算島嶼在1949年後被迫噤聲,但不少人依然透過各種方式記憶著這起事件,暗地裡與當權者搏鬥。二二八成為了不少臺灣人行動與反抗的起點,不論是挺身紀念,或者反抗威權、爭取獨立,正是在這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的行動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公開談論、記憶這起事件。

  共生音樂節今年出版的專書《不沉默紀錄》將以此出發,透過第一手的資料及學界最新研究,提供你/妳另一種看待二二八的角度。

  ▌關於不沉默紀錄

  本屆共生精心策畫的專書,以介於雜誌(Magazine)與書籍(Book)之情報誌(Mook)形式呈現。全書分成三大專題:

  「毋通袂記」聚焦在常民眼中的二二八事件,以及事件是如何全方位地衝擊了臺灣人的日常。在這個單元,你可以從各式生活物件、地圖、統計數據重新理解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以最鮮活、草根的方式重讀二二八。同時,你也將讀到在那場島嶼浩劫後,那些轉入地下投身革命以及逃往海外的青年們的行動與下落。

  「欲行ê路」著眼於臺灣人在事件後持續記憶與紀念這起傷痛的經過。逃往海外的史明、王育德等人開始自發地書寫臺灣人的歷史,臺灣開始成為人們認同與思考的主體,而二二八即是行動的目標;從日本各地到美國各式紀念活動持續不斷,伴隨著「臺灣獨立」的訴求。在島內,則透過口耳相傳、造勢活動與避人耳目的廟宇祭祀,讓二二八的記憶暗中延續、流衍,一點一滴的行動逐漸匯聚成日後平反運動的能量。

  「不默而生」則以解嚴前後青年學生的紀念行動出發,一路談及共生音樂節十年來的觀察。藉由1983年去彭孟緝家噴漆的王增齊、劉一德兩人的專訪、共生音樂節參與者的快問快答,以及對目前的高中生進行二二八認知調查,一步步地拼起不同世代反抗與紀念的行動圖像,以及屬於年輕世代的二二八觀點。目錄
記憶的抗爭,行動的起始: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毋通袂記
當我們重新談論二二八……
.從數字看二二八
.二二八當天民眾、學生遊行抗爭行進路線圖
.1947年全島戡亂圖
.中部反抗地圖戰後初期大事年表
目擊二二八:他們眼中的1947現場
選物指南:戰後初期庶民生活攻略
臺灣人的三月眠夢
島嶼浩劫以及那一群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
二二八事件後,該何去何從?那些踏向「光明之路」的革命青年
他們在殘酷年代的逃亡路線
跨越國境後,海外臺灣人的生活甘苦談

欲行ê路
無法克制的心情:史明與王育德的述史之志
噤界之外:持續不斷的海外二二八紀念活動
過去記憶大師康寧祥:臺灣史與二二八的傳承
從國會記者到學術殿堂——臺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的「二二八」解謎
孤魂、小鎮流言以及二二八的香火記憶

不默而生
一九八三那一夜,他們去「二二八兇手」彭孟緝家噴漆
校園的記憶行動
懷抱希望去愛之必須:屬於我們世代的紀念,以及共生音樂節
於是我們在這裡:音樂節現場的快問快答
【民意調查】課綱下的高中生,這麼看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商談室】虛實之間,二二八迷思大解密
說一遍不夠,就說第二遍——共生十年跨世代對談

阿爸的自轉車
編輯後記

 不沉默纪录:属于台湾人的二二八行动主义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