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今日,晴時多雲,飛彈來襲:從戰地攝影師的視角,看見烏克蘭人在戰火下的生活態度
晴れ、そしてミサイル
2014年,俄羅斯入侵並且併吞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另外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鼓動和支持親俄勢力發動武裝叛亂、反抗烏克蘭政府,並在2022年2月開啟了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衝突。
而這場毫無公義的戰爭至今已經超過兩年,死傷人數仍在攀升中……
飛彈落地的瞬間,炸開了房屋、汽車,也摧毀了人們普通平靜的生活日常……
但生活仍要延續,身處戰火威脅之下的烏克蘭人,他們沒有停下向前的腳步。
透過一張張照片,講述發生在現場的大小故事,
引領讀者看見現代戰爭的殘酷與平民的韌性。
「我希望各位能看一看,在悲慘戰地的另一面,也存在著與我們普通生活沒兩樣的日常,這正是戰場真正的模樣。」——渡部 陽一
本書特色
★深入戰地真實面貌的獨家取材
透過日籍戰地攝影師的視角,分享他在烏克蘭地區的所見所聞。
★現代戰爭與日常生活的景象對撞
揭露現代社會戰爭的殘酷面貌,與烏克蘭人民的生活光景,擴展到對戰爭及和平的呼籲及反思。
共同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李喜明|前參謀總長、《臺灣的勝算》作者
黃介正|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
彭光偉|三立《消失的國界》戰地記者
楊智強|國際獨立記者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
目錄前言
第1章 戰爭在日常生活中|我親眼見到的「戰地真實面」
要開戰了!徵兆就在導遊們「活生生的情報」中
「會動的全部攻擊!」大量虐殺的痕跡
身為戰地攝影師所見到的種族滅絕的現實
這裡是戰爭博物館?和戰爭拍紀念照的人們
大街上觸目所及的軍人
女大兵私底下是平凡的母親
不會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的戰場風貌
有歡笑的戰場日常
第2章 為何出現戰爭|貧窮引發爭奪,孤獨引起恐攻
不只靠武力,戰況因資訊情報而不同以往
超越國家對國家,對立結構的現代戰爭
一個人也能發動恐怖攻擊的時代
日本也不能再擺出事不關己的態度
戰爭始於貧困與孤獨
日本中也有「所謂戰爭的日常」
為了生存的爭奪正是戰爭的本質
以SDGs 之名行爭奪之實
倘若戰事永不停歇,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第3章 所謂的和平是擁有選擇權|被孤獨淹沒前,來趟旅行吧
「幸福是有選擇權」,這正是和平的條件
日本生活與世界接軌的契機
有人希望,身處戰場上的「我們」能被看見
遭受爆炸恐攻的被害家屬心聲
理解世界,與世界連結
來趟旅行吧
第4章 為了世界和平,我們能做的事|①瞭解世界
從誰的立場看戰爭|豎立視角的「柱子」收集資訊
「俄裔烏克蘭人」是親俄派嗎?
「俄裔烏克蘭人」眼中的俄烏戰爭
「在烏克蘭出生的烏克蘭人」眼中的俄烏戰爭
為何會按下引爆鈕,從對向的柱子視角看伊拉克戰爭
平凡青年犯下的殘暴行為
教科書裡的歷史,「此時此刻」仍在持續
從「活生生的情報」中瞭解戰爭狀況
嘗試透過手機接觸「活生生的情報」吧
「靠數字資訊」瞭解戰爭
如何看穿世間充斥的「假新聞」
小心宛如戰爭電影般「有趣的畫面」
能將戲劇化的瞬間,全部拍下來的畫面很不自然
官方所發布的資訊也要質疑
照片是想像力的開關
坐在地上的女孩們的照片
女人抱著孩子的照片
第5章 為了世界和平,我們能做的事|②與世界連結
靠發送訊息與世界連結
年輕世代想接觸戰場的理由
思考「真的該傳達這種事嗎?」
上傳內容前想著「萬一」、「萬一」,冷靜多看幾次
不煽動不安、不散播恐懼
欲傳達事實時要避開「形容詞」
分享資訊的能力也能成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追求「自己的喜好」,道路會隨之開啟
自己主動開口才能產生連結
與世界接軌的第一步是走出自己的房間
用「自己的喜好」與全世界的人相連
熱衷的事物前方存在著連結
投入捐款箱裡的錢真的送到戰場上了嗎?
第6章 瞭解日本現今所處的位置
「奇蹟之國|日本」難以維持
在灰色地帶短兵相接,不定義黑白的日本況味
質疑所謂的「正確」
我在東日本大地震的受災地見到的光景
戰爭與大地震災害現場交織的悲痛與愛情
結語
书名简译:今日,晴时多云,飞弹来袭:从战地摄影师的视角,看见乌克兰人在战火下的生活态度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