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冷戰、島鏈與亞洲:台灣的觀點與反思

原始價格:US$27.54。目前價格:US$24.82。

【作者: 】
【出版社: 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 2025-04-15】
【分類: 人文社科 | 國際關係/外交】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7457276】

貨號: 9786267457276 分類:

Description

冷戰、島鏈與亞洲:台灣的觀點與反思
Cold War, Island Chain and Asia: Taiwan’s Perspective and Critics

重新審視冷戰與世界、亞洲乃至台灣的關係
從中思辨「島鏈」場域
對於過去、現在乃至未來之影響與意涵。

  在美蘇中等強權對峙的最新國際局勢下
  全球權力競逐是否邁入「新冷戰」的格局?
  回顧分析過往冷戰的源起與策略
  受強權擺弄的亞洲中小型國家,能否從中創造新局?

  過往解析冷戰多以美歐為中心視角,認為美蘇強權才是冷戰主角和塑造兩極體系的決定方,其他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中小型國家,不過是受強權擺弄的大國棋子,不可能左右冷戰大局。

  然而回顧東亞中小型國家在冷戰初期的表現,可以發現受歷史糾結影響的中小型國家,仍可在領導人的堅定意志下,利用強權領導人對於威望、國際地位,以及國家安全的關切,創造新局,影響強權間的戰略互動走向。冷戰時期,東亞地區在美國的擘劃中,以海洋之隔與島鏈方式跟大陸國家進行對抗,台灣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樞戰略位置。但隨著冷戰結束,島鏈論述漸漸消沉。然而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轉變和大國競爭加劇,此一理論逐漸復甦,再度成為諸多國際時局分析的焦點。

  21世紀的國際關係,隨著最受矚目的美中競爭,「新冷戰」議題不僅成為熱門主題,兩大強權在「島鏈」的拉鋸對抗,也成為此地區國家必須面對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現實。特別是東亞區域已成為全球經濟、商貿與金融互動的核心區塊,強權國家能否塑造一個以其為核心的政經共同體?區域中小型國家又該如何因應變化、尋找出路?

本書特色

  作為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島鏈人文」系列活動成果,本書將由「起、承、轉、結」角度,將冷戰史切割為四個十年階段分別進行反思與討論,希望透過更多的「批判」、「非西方」與「本土」視野與迄今歐美主流詮釋展開對話,同時期盼將討論延伸至近期之「新冷戰」論辯,一方面預測世局發展,亦藉此專注亞洲和台灣之未來。

名人推薦

  林碧炤(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專文導讀目錄主編序
Preface

蔡東杰 重新檢視冷戰史的意義

導讀
Introduction

林碧炤 亞洲觀點下的冷戰史

1950年代:分裂與對立
Back to the 1950s: Split and Confrontation

陳欣之 冷戰源起之論辯與東亞案例省思
楊三億 中間地帶國家如何在兩極體系夾縫中找尋出路
蔡育岱 反思與重估冷戰來臨及其當代啟示
黃義杰 島鏈理論的「安全化」分析

1960年代:狂飆與反動
Back to the 1960s: Racing and Reaction

辛翠玲 冷戰網絡中的島鏈視角:美國人在南台灣足跡
王宏仁 代理人戰爭、核武競賽與新興國家的挑戰
唐欣偉 1960年代冷戰經驗對2020年代的啟示
趙文志 冷戰的選擇與轉捩點:越戰與古巴飛彈危機
林子立 越南戰爭對冷戰的影響

1970年代:和解與重塑
Back to the 1970s: Détente and Redesign

崔進揆 中東地區之戰爭、和解與民族主義發展
平思寧 國關大理論是否現在還能適用?
邱昭憲 冷戰結構轉型與戰略三角之演進
陳冠任 冷戰真的結束了嗎?
希家玹 美中破冰與東亞文化大融合之浮現

1980年代:解構與終結
Back to the 1980s: Deconstruction and Ending

譚偉恩 槍炮與奶油的鬥爭:美國的「異常」軍事支出
李佩珊 新自由主義與1980年代的冷戰
周志杰 翻轉冷戰圖像下的台灣地緣政治定位
劉奇峯 解密美國外交檔案中的印美關係(1977-1988)
陳偉華 1980年代美國在香港的情報活動

新冷戰:定義與評價
New Cold War: Definition and Prospect

陳亮智 新冷戰與舊冷戰
王文岳 新冷戰下的東南亞
陳育正 中共「三海連動」戰略:地緣政治與軍事實踐
馬準威 新冷戰再界定與美中關係的探索
盧信吉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新冷戰:誤用抑或真有其事?
书名简译:冷战、岛链与亚洲:台湾的观点与反思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冷戰、島鏈與亞洲:台灣的觀點與反思”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